老舊廠房改造:創新生活場景 留住城市記憶

來源:天津日報 2023-05-19 15:21:04

日前,有著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稱的天津第一機床廠開始進行廠房整體改造。作為見證天津工業歷史的老工業片區,它一直都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近些年來,我市對多個老工業片區進行改造再利用,越來越多的舊廠房變身“新地 標”,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那麼,對老工業片區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是否對城市歷史的延續和城市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呢?相關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老廠房是工人永遠的回憶

現如今,老舊廠房改造在我國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北京、上海、武漢、南京、杭州等城市也已經開展老舊廠房整體改造專項規劃及研究,並涌現出了北京798藝術區、首鋼園、重慶鵝嶺貳廠文創公園、四川東郊記憶景區等一大批優秀案例。

天津作為我國近現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曾是我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天津工業創造了數十個“中國第一”,造就了“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工業發展格局。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業遺産。

“天津第一機床廠改造的調研工作我們公司也參與了。”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規劃設計六院總規劃師謝沁回憶到,當第一次走進廠區時,聽到的都是老工人在回憶這座老廠房裏曾經發生的很多歷史故事:大型機床在什麼地方擺放、第一個産品是工人們多少個日夜一起研究生産出來的,工人們在什麼地方吃飯、休息等等。工人們緩緩講述的老故事伴隨著靜靜的老廠房,展現出的是一幕幕生動的舊時場景:一代代老工人與廠區從繁榮走向沒落,最後退出歷史舞臺。“我能從心裏感受到她們言語中流露出的都是滿滿的惋惜和不捨。”

謝沁解釋到,城市的發展伴隨著産業的轉型升級,生産空間與場所的社會性消亡有時候比傳統産業的更替更為緩慢,生産功能的遷移並不能抹除在原廠區工作和生活的記憶,甚至還會傳承和影響幾代人。

參與了天津第一機床廠老廠房保護與利用工作的謝沁説,當走進老廠房傾聽工人們講述老故事時,每個人都會賦予老廠房一些個性化或者新的理解。他們在對天津市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的工作中,也牽頭組織過策劃方案的徵集活動,在活動中,參與者很多元,有設計師,有在校大學生,也有運營策劃團隊,雖然大家的關注點可能不盡相同,有的主打文化創意,有的重點關注綠色發展,也有試圖營造適應現代社會的人與人交往場所,但殊途同歸,大家都想讓老廠房這一類工業遺産能夠融入到當代的生活環境當中,接續新的生命力。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郝衛國教授説,伴隨著一些落後産能的淘汰和污染企業的升級外遷,我市很多地方都産生了大量的老廠區、老廠房。在對這些老廠區進行更新改造的過程中,一部分老廠區或通過規劃調整為居住或其他用地再開發,為更多的市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或生活環境;還有一部分老廠區保留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舊廠房或重點部分,改造更新為不同定位的創意園區、主題公園或者商業街區,用以發展文創、旅遊和服務等第三産業。

改造催生文化創意經濟

“老廠房的改造與文化創意類、設計類産業等創意經濟發展相結合,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改造方式。”謝沁分析到:在已經開園的棉3創意街區裏,融入了咖啡、文化體驗、體育等門類眾多的室內外經營活動,當時的初衷,就是想將極具歷史年代感的老廠房建築與時下潮流活動結合在一起,對老廠房建築進行有效的保護利用。

那麼,如何將現代新型的公共活動持續有效地融入老廠房改造中去呢? 謝沁解釋到,對於工業遺産或者老廠房,在早期的時候,改造都是建成博物館,通過復原過去的一些重要的生産生活場景,讓大眾去參觀和回憶,但是到了現在,大眾對這種相對靜態的展示方式已經有些厭倦,他們更渴望在時空轉換的場所裏實現親身參與、交往和互動的過程。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更貼近現代活動的社會屬性,因此,這種保護利用工業遺産的方式也更容易被大眾所能接受。

郝教授認為,用於城市更新的老廠房是屬於城市工業遺産的一部分,在相關部門先後出臺了《無錫建議》《武漢宣言》等一系列有關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的文件後,如何改造與利用工業遺産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近年來對老廠房的整體改造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早期的展覽展示,例如北京798藝術區,就是由藝術家先發現,然後逐步將它改造成藝術家工作室和美術館,進行藝術創作和展覽。對於這種改造形式,空間大和低成本是最為核心的優勢,因為將老廠房進行適度改造後,就能進行展覽,並且能在很長時間內持續下去。“天津也有這種形式的改造。”郝教授説,位於海河邊臺兒莊路的6號院就是對始建於1921年的英國怡和洋行的倉庫進行基礎設施改造,變成動漫、設計、藝術等創意産業園的。他組織過河北唐山第一麵粉廠的改造,其中四棟糧庫為日偽時期修建的彈藥庫,經歷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保存下來,2008年改造成唐山市城市展覽館,後改為工業博物館。

第二階段是將老廠房改造為辦公空間,這類改造要求老廠房結構良好,空間易於分隔,改造後房間的溫度、濕度等要滿足大量人員的聚集辦公需求。位於紅橋區的意庫創意産業園,前身是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天津外貿地毯廠”。在老廠房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和外貌改造,既保留了老建築的歷史風貌和建築結構,又注入了新的産業元素,集聚新的機制和新的能量。南開區長江道附近的C92創意産業集聚區前身為始建於1946年的“天津儀錶廠”,吸引攝影工作室、廣告公司、動漫企業等創意設計為核心工作室。另外還有河北區巷肆創意産業園前身是“天津橡膠四廠”,等等。

第三階段就是將老廠房用作商業空間,例如位於南開區天拖的更新改造。天拖的老廠區改造,不僅延續這個地方的城市肌理,而且也延續這個地方的工業文化。郝教授解釋到,天拖的改造其實並沒有保留太多的老廠房,而主要是按照原先的佈局,重新建造有老廠房記憶的新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歷史文脈。此外,還有已經建成的棉3創意街區也是如此,少量老廠房保留下來,被賦予了新功能。隨著各種業態不斷入駐,整個街區也緊跟城市更新的步伐,真正實現了活化利用。

郝教授説,北京首鋼園區的改造正在成為經典。首鋼園區前身是始建於1919年的北京首鋼。2016年以來,與北京冬奧會等很多元素相結合,陸續進行了多次改造和調整。多家設計機構的設計師們進行一系列的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的整體改造,將舊貌換新顏的北京首鋼老廠區呈現在大眾眼前。“後冬奧”時代的首鋼園內,購物廣場、服貿會、科幻大會落戶於此,遊客與無人駕駛汽車交錯。高爐改為發佈秀場、廠房改為冬奧配套建築、發電站改為咖啡館,等等。改造面積大的老廠房做商業,比過去的展示空間改造具有更大的挑戰。原因在於,要融入很多的商業因素在裏面:比如周邊的交通停車、提供的營業面積、相關的配套等等,都是設計師們必須考慮的因素。另外,休閒遊憩型工業主題公園也是老廠區改造的做法,在天津工業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功勳的陳塘支線原址上建成了綠道公園。它是一種複合元素的更新,有休閒遊憩,也有文化創意,不僅有公園綠地,也要有展覽展示以及餐飲配套等方面的規劃建設。“將來會有越來越多城市的老廠區改造採用這種方式。”郝教授説。河北唐山啟新1889文化旅遊街區,由中國第一座水泥廠核心區更新改造而成的國 家級旅遊休閒街區,以文創為載體,業態為流線、展館為媒介,集納多種旅遊休閒方式。老廠房的改造也會逐步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範疇。

謝沁表示,其實老廠房在改造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很多老廠房為了適應當時的生産需要,大多是體量跨度較大的建築物,但是放到現在來看,無論從用地的節約、建築的節能環保,還是新功能的組織,都會存在一些不適應。如果想將改造後的需求空間和重新賦予的功能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其實並不容易。這裡面需要規劃、建築設計、運營策劃等多個專業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老廠房煥發出新的魅力。比如天津的金茂府,在它的一樓大廳裏面,陳列了一些歷史變遷中重大的介紹與照片,被吸引駐足的不只是老人,還有年輕人和孩子,面對這些歷史印記的影像和工業要素的建築結構,觀者順著各自的興趣點發散出不同的聯想,這樣的空間帶給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而又充滿想像力的體驗。

改造老廠房促進城市歷史延續

郝衛國教授認為,對於老廠區、老廠房的改造,還要遵循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節能環保理念:儘量維持建築的生命與現狀。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推倒老建築,追求新建築,任何的建築都有其生命週期,在建築的生命週期還沒有結束之前,我們要儘量保留住,讓它發揮自身應該有的作用。從這一點上來講,老廠房只要能沿用本身就非常有意義。

郝教授接著説,老廠房的改造,並不是説所有的老廠房都要保留。要經過評估以後,相關部門認定有價值的、結構安全的才可以保留,其他老廠房大都要拆除,改做其他用途。對於保護下來的老廠房,要想融入城市歷史,就需要我們將老廠房改造後,給它留有一定的展示板塊。要把老廠房的整個歷史做一個必要的展示,設立在入口處,或者佈置在不同的空間裏。這樣市民和訪客都能清晰地了解它的歷史全貌。這是其中的一種比較傳統的直觀形式,還有一種當代的形式就是通過網路、手機App等展示老廠房的歷史。同時,對老廠房的歷史要進行一個文獻的梳理,這個文獻並不是單純的工廠的歷史,還要結合老廠房建成的年代,以及它的建築風格一起來梳理。這樣不僅讓大眾比較便捷地了解相關歷史內容,而且也能納入到整個城市的文脈之中。

謝沁表示,給老廠房植入一些功能是讓其煥發新生的重要因素,不只要從老廠房所在的區域來考慮,甚至還要立足於整座城市。目前,如何補充城市功能和公共空間,是將歷史文化的記憶融入現代城市發展中比較真實的一種需求結合,也是老廠房持續煥發生命力的重要來源。“老廠房‘變身’購物中心並不是唯 一的好出路,也不是在保護裏最傾向的一個選擇。”謝沁認為,更希望能夠通過一種公益的方式,把屬於天津工業發展歷史的這種記憶在最廣泛最真實的人民生活中保存下來。

利用保護工業遺産創造功能複合的活力地區

隨著城市功能佈局的優化,天津的工業遺産多位於城市核心區,有效地保護與利用有助於緩解城市核心區用地資源的緊張局面,創造工業特色顯著的歷史文化街區,創造功能複合的活力地區,創造新的旅遊目的地,為城市産業調整升級與經濟轉型搭建新平臺。

謝沁認為,天津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的方法可以分成:第一,近代史學與産業技術學、建築史研究相結合,第二,文獻檔案調查與現場調研相結合,第三,比較分析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第四,系統論與建築文化相結合。

近年,天津市積極採取保護的方法和措施,在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的規劃管理和開發利用方面作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一是從總體層面開展保護和利用研究,編制了《天津市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規劃》;二是把工業遺産的保護和利用納入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中;三是開展了如天津第三棉紡 織廠等工業遺産的保護與利用實踐工作。同時,在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的實踐方面,也逐漸探索出幾種行之有效的利用方式:一是與土地開發相結合;二是與經濟轉型相結合,引入高附加值、高成長性企業入園;三是與公共設施建設相結合,主要是將工業遺産改造成為博物館,實現有形遺産與無形遺産的雙重傳承;四是與城市環境建設相結合,如萬科水晶城居住小區內保留了原天津玻璃廠的一段鐵軌和舊枕木,別具一格的工業景觀極大增強了社區的識別性和歸屬感。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老舊廠房改造:創新生活場景 留住城市記憶
來源:天津日報2023-05-19 15:21:04
日前,有著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稱的天津第一機床廠開始進行廠房整體改造。作為見證天津工業歷史的老工業片區,它一直都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