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鄭州支援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

來源:大河網 2023-05-11 11:27:43

從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今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與公積金中心聯合印發《關於購買新建預售商品住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有關事項的通知(試行)》(鄭公積金〔2023〕23號),推出一項便民利民新舉措,在市內五區開展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買新建預售商品住房首付款業務。

什麼是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

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是住房公積金購房提取的優化業務。開通該業務後,如購房職工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有足夠餘額,支付購房首付款時,不再需要借貸過橋資金。

業務模式:符合住房公積金購房提取條件,且準備購買新建預售商品住房的職工,在購房合同簽訂前,委託公積金中心使用買受人及配偶或共有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餘額,並由公積金中心根據賬戶餘額和購房首付款支付需要,出具《住房公積金預提確認單》,房屋開發企業將確認單載明資金認定為購房首付款,先行與買受人簽訂購房合同,合同備案後,公積金中心再將確認單載明的住房公積金轉入房屋開發企業預售資金監管賬戶。

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的辦理流程

主要業務流程有六步:第一步,房屋買受人與開發企業約定預提住房公積金的金額,由開發企業出具《預提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意見書》和《交款通知書》。第二步,購房職工持個人有效證件和開發企業出具的材料,到市區各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公積金分廳辦理《住房公積金預提確認單》(以下簡稱“確認單”)。第三步,開發企業協同監管銀行根據購房職工提交的確認單,向預售資金監管系統報送預提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資訊。第四步,開發企業與買受人簽訂購房合同,報送房屋交易管理部門審核備案,向大數據平臺推送備案資訊。第五步,開發企業或買受人持確認單和購房合同備案資訊告知公積金中心,將確認單載明的住房公積金轉入對應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第六步,監管銀行向預售資金監管系統報送住房公積金到賬資訊。

購買這些區域的房屋可以辦理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

目前,購買鄭州市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管城回族區、惠濟區新建預售商品住房的鄭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均可到鄭州市區各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公積金分廳申請辦理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

辦理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後又退房了該怎麼辦

房屋交易撤銷時,預提住房公積金未劃出的,購房職工僅需要將確認單返還公積金中心,申請登出登記即可;預提住房公積金已經劃出的,需要協同開發企業向房屋交易管理部門申請登出合同備案資訊,由監管銀行將轉入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的住房公積金按原轉入渠道,註明個人資訊後退還給公積金中心,由公積金中心重新計入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

辦理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和時間和地點

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自2023年5月18日起開始試行。購房職工確定新建預售商品住房購房意向,且與開發企業達成購房首付款支付約定後,即可在法定工作日就近到鄭州市區各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公積金分廳申請辦理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

辦理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需要注意的事項

注意事項有三點:一是住房公積金預提金額應當不超過扣除個人支付金額後剩餘的購房首付款金額,同時應當不超過繳存賬戶截至申請當日的餘額。二是辦理預提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後,預提住房公積金劃轉前,購房職工不得辦理轉移及其他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三是辦理預提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業務前,應準確計算個人銀行賬戶和公積金賬戶應支付購房首付款的金額,確保“個人銀行賬戶支付金額+公積金賬戶支付金額=購房首付款應付金額”,而且與首付款的比例相符。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快訊!鄭州支援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
來源:大河網2023-05-11 11:27:43
​從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今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與公積金中心聯合印發《關於購買新建預售商品住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有關事項的通知(試行)》(鄭公積金〔2023〕23號),推出一項便民利民新舉措,在市內五區開展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買新建預售商品住房首付款業務。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