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找房:兩部門十條措施下仲介公司機遇挑戰並存,長遠有助於提升經紀行業影響力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3-05-09 16:38:44

5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佈意見,從十方面明確監管措施,加強房地産經紀行業管理,保護交易當事人合法權益。《意見》涵蓋加強從業主體管理、明確經紀服務內容、合理確定經紀服務收費、嚴格實行明碼標價、嚴禁操縱經紀服務收費、規範簽訂交易合同、加強個人資訊保護、提升管理服務水準、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力度、加強行業自律管理。《意見》出臺後,業界對於房地産經紀公司未來的發展模式較為關注。對此,諸葛數據研究中心解讀如下:一、政策核心目的旨在促行業更加規範化,透明化

近年來隨著仲介公司規模的擴大以及行業的重要性的提升,中國房地産經紀業務的整體滲透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截止到2022年,據估算存量房交易的滲透率為92%,新房交易的滲透率為50%。新的監管十條政策對仲介行業的規範發展以及服務有著指引作用,促進行業更加規範化,透明化,對行業健康長遠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如加強對從業人員管理,經紀從業人員提供服務時,應當佩戴經實名登記的工作牌、資訊卡等,公示從業資訊,接受社會監督,明確經紀基本服務是房地産經紀機構為促成房屋交易提供的所有必要服務,包括提供房源客源資訊、帶客戶看房、簽訂房屋交易合同、協助辦理不動産登記等。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政策的目的不是對仲介行業遏制,或者否定仲介行業的存在,而正是因為經紀公司在房地産市場交易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規範發展對整個行業有著重要作用。該政策發佈的目的旨在為了加強仲介行業的規範性和透明化,維護房地産行業的穩定。二、引導佣金收取模式合理轉變,如何落地還有待決策

《意見》第三條明確指出合理確定經紀服務收費。提到房地産經紀服務收費由交易各方根據服務內容、服務品質,結合市場供求關係等因素協商確定。房地産經紀機構要合理降低住房買賣和租賃經紀服務費用。鼓勵按照成交價格越高、服務費率越低的原則實行分檔定價。引導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經紀服務費用。此條《意見》旨在優化國內服務費率的定價方式,對購房者有著重大利好。

在中國,購房者常常認為仲介費高企,其核心因素並不是佣金率高,而是高房價以及買家支付佣金的收取模式。從仲介費比例來看,中國的仲介費率處於國際較低水準,如美國的仲介費率為6%左右。不同於國內佣金通常由購房者支付,其他國家多由業主支付,美國、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等為賣家支付佣金模式,德國、義大利、日本等為買家與賣家共同承擔。

雙邊收費模式有利於降低購房成本,體現了對購房者權益的保護。另一方面,鼓勵分檔定價模式,成交價格越高,仲介費率越低,這一條對於高總價房屋産品有一定利好。但雙邊支付模式的轉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房地産市場發展形勢不確定下,需要結合市場供求關係、服務內容,服務品質綜合協商確定。監管政策的原文是引導,並不是直接的行政干預,如何落地還需要具體細節政策出臺。三、新監管模式仲介公司機遇與挑戰共存,有助於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政策發佈後,業界較為關注經紀公司未來的發展,整體來看,監管十條措施對經紀公司來説機遇與挑戰並存,以往出現過黑仲介惡意提高房價,利用房源客源優勢收取過高費用、未明碼標價、捆綁收費等問題,導致行業對仲介公司褒貶不一,整體信任度不高,其規範不僅能提升仲介機構的專業度及服務品質,促進仲介行業從單純的居間服務轉向高品質的存量運營服務邁進,還能穩固經紀公司在社會中影響力,對經紀公司來説存在較大的機遇。當然,模式的轉變也帶來一定的挑戰,如仲介費率雙邊收取模式如何協調賣方接受,差別化仲介費率如何定價,其如何落地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李彤)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諸葛找房:兩部門十條措施下仲介公司機遇挑戰並存,長遠有助於提升經紀行業影響力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3-05-09 16:38:44
5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佈意見,從十方面明確監管措施,加強房地産經紀行業管理,保護交易當事人合法權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