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城共進 新發展模式下的龍湖路徑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3-05-08 14:18:20

在過去,人們很難想像,一頓燒烤如何能讓一座城市一床難求。

但山東淄博做到了。僅五一假期期間,這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四線城市,就接待了數以百萬的外來遊客,八大局霎時成為全國最紅的“景點”,燒烤店老闆在爆棚的生意收攤後,還要連夜在家拿鐵皮打小爐子。

近年來,不少城市享受過流量的紅利,杭州的未來城市,合肥的風投城市,24小時不夜城的長沙,以及重現長安繁景的西安,等等,如今,還可以再加上溫情與豪邁並存的淄博。

與城共進 新發展模式下的龍湖路徑_中國網地産

它們形形色色的標簽,一方面成就了城市的氣質,更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城市差異化突圍的頂梁柱。

在城鎮化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每一座被流量偏愛的城市背後,都有一段關於轉型升級的探索過程在這條路上,有政策的傾斜、有變革的決心、也有試圖大展身手的企業與人。

那些與城市共生共存的房企們自然也包含在內,因為這同樣是他們關於新發展模式突圍的關鍵指引。

與城共進 新發展模式下的龍湖路徑_中國網地産

不久前的5月6日,龍湖官方發佈了城市級品牌主張——“至善龍湖,與城共進”。根據龍湖的釋義,“與城共進”即是伴隨著城市發展的腳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實現與城市的共同進化。

進化是一個生物學的名詞,代表著漸進演變並最終實現質變的過程,龍湖提出的與城市共同進化,所求的也是通過自身演進與城市發展耦合,助力城市建設,賦能城市發展。

過去的一年裏,龍湖持續完善業務架構,推出了全新品牌龍湖龍智造,構建了地産開發、商業投資、長租公寓、物業管理、智慧營造五大航道並進的格局。而在今年3月,龍湖正式發佈了新的系統梳理成果——由五大航道組成的開發、運營、服務三大業務板塊。

至此,龍湖“與城共進”的全業務鏈條也已清晰可見。

與城共進 新發展模式下的龍湖路徑_中國網地産

其中,開發板塊依託30年經驗,不僅僅可以向城市輸出高品質空間,更能將促進土地價值和城市價值的全面進化與提升,助力城市土地資源從生地到熟地,從熟地到寶地的價值蛻變。

運營板塊的天街、冠寓、藍海引擎等産品,通過青年人、城市家庭的消費、安居、工作三大類生活空間的良好運營,持續完善城市配套,滿足需求進化和升級,豐盈美好生活體驗,激發城市活力,共築城市繁華與興盛。

在服務板塊,基於行業領先的數字科技能力,龍湖智創生活在服務社區空間的同時,通過現代城市發展趨勢和對民眾需求的深刻洞察,為智慧城市針對性地提出管理服務解決方案;而全新的“智慧營造”品牌龍湖龍智造,依託高效的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相關模組對接的科技底座,成為了諸多城市新地標的締造者。

之於城市,龍湖演繹出開發業務的“至善品質,與城共生”、運營業務的“至善體驗,與城共興”以及服務業務的“至善智慧,與城共創”。

從一家房企的角度,龍湖回答了人居升級、産業轉型、消費復蘇、人才安居、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諸多的時代命題,也給出了自身發展的答案。

如今,龍湖花園南苑的業主們,依然在熟悉的大風車下跳舞健身,享受高品質的居住生活;重慶金沙天街的高鐵穿樓,已成為魔幻山城的一個縮影;龍湖冠寓合肥長寧公寓,見證了合肥解決人才安居的決心;北京亮馬河畔的煙火氣,變身為京城新的風向標;杭州杭騰未來社區裏的人們,則可以通過龍湖龍智造打造的“駕駛艙”,看到城市未來的人居圖景……

于城市的流量入口處,正出現越來越多的龍湖身影。在房地産發展新舊模式轉換的大幕下,龍湖通過自身的演進,印證了一條與城共進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2023年,龍湖集團迎來創立的第三十個年頭。緊跟城市進化腳步,龍湖或許只是遵循了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在“善待你一生”的使命之下,從人與空間的關係中不斷挖掘需求,承接需求,最後滿足需求。

這是龍湖不變的東西,正如“至善龍湖,與城共進”品牌主張裏的前半句,為了“善待你一生”的使命,龍湖已努力了三十年。並且,還會繼續努力下去。

(責任編輯:李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廣告資訊,由廣告主授權中國網地産發佈,文中觀點僅供讀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與城共進 新發展模式下的龍湖路徑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3-05-08 14:18:20
在過去,人們很難想像,一頓燒烤如何能讓一座城市一床難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