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海新房成交7093套,套均總價651萬元環比降3%

來源:澎湃新聞 2023-05-06 10:16:47

5月5日,據上海鏈家研究院的監控數據顯示,4月份,上海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7093套,環比下降22%,成交金額462億元,環比下降24%,套均總價651萬元,環比下降3%,成交均價58954元/平方米,環比下降3%。

綜合今年前4個月數據,上海全市新建商品房累計成交金額2081億元,同比增長21%,成交套數29298套,同比增長19%,套均總價710萬元/套,同比增長2%,成交均價63698元/平方米,同比增長3%。

上海鏈家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楊雨蕾提到,4月份大部分樓盤尚處於認購階段,所以成交量環比下滑。從最近幾批供應的認購和積分觸發情況來看,因為今年集中供應的樓盤中不乏熱門板塊、熱門樓盤,所以認購依然較為積極。不少優質樓盤即使沒有觸發積分,開盤當日去化也達到了百分百。

從積分觸發的情況來看,除第二批中的徐匯百匯園,認購分數刷新高106.64分,其餘樓盤的積分基本都在合理範圍內,並未出現高分扎堆的情況。第三批的29個項目中,目前有6盤觸發積分,其中也並未出現超高分。

另據上海中原地産數據,4月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面積為72.07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8.20%。當期一共入市29個項目,3萬元/平方米-6萬元/平方米的首次改善項目有13個,接近一半數量,這些産品是市場成交主力,有助於成交穩定在高位。

具體來看,分環線而言,4月份外郊環間成交3309套,佔上海全市總成交量的47%。郊環以外成交2104套,佔比30%,佔比較今年以來有所增加。2023年前4個月,外郊環間成交佔比53%,中外環間成交佔比12%,均較去年有所增長。郊環以外成交佔比下滑,佔比21%。

從均價來看,4月份中外環間成交均價7927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6%,各環線中跌幅最大。內中環間均價1122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1%。2023年前4個月,中外環間均價80747元/平方米,同比增長8%,漲幅最大。外郊環間跌幅最大,同比下降4%。

分區域來看,4月份成交量TOP3區域為浦東、青浦和奉賢,分別成交1337套、1251套、851套。2023年前4個月,累計成交TOP3區域為青浦、浦東和嘉定。成交同比下降的區域為虹口、浦東、崇明、黃浦和長寧。從均價來看,徐匯、崇明、寶山和松江的均價同比下降。

從前4個月的累計成交情況來看,TOP5板塊為徐涇、顧村、臨港新城、東外灘和馬陸。

從總價段來看,400萬-600萬元的佔比增加較為顯著,佔比達到36%,增加了10個百分點。400萬元以下的佔比下降,較去年減少了12個百分點。

楊雨蕾指出,截至4月底,第四批集中供應樓盤也官宣入市,共有24個項目,合計6808套房源,共約77.9萬平方米。今年集中供應的節奏愈發規律,基本是每月一批。雖然每批的供應體量不大,但是頻率變快,每月都有入市的新盤可供購房者選擇,且市區的供應量相對較為充足。從開盤情況來看,因為每批次供應體量不大,所以累計開盤套數同比去年下降19%,截至目前,累計供應量仍低於去年。但若按照每月一批的供應入市,今年整體的供應量預計會和去年不相上下。

上海中原地産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指出,從以往歷史來看,小陽春集中放量後,4月成交量都會出現休整、回調。4月最後一週上海公佈了第四批集中供應房源,總體來看,延續小幅快走的步調,提供充分的選擇餘地。另外,4月最後一天上海公佈實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支援政策,再次表明管理層對市場需求的差異化引導,同時也表明對樓市的呵護,這對提振市場信心有一定作用;預計5月還會延續當前的交易溫度,成交維持在中高位運作。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4月上海新房成交7093套,套均總價651萬元環比降3%
來源:澎湃新聞2023-05-06 10:16:47
5月5日,據上海鏈家研究院的監控數據顯示,4月份,上海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7093套,環比下降22%,成交金額462億元,環比下降24%,套均總價651萬元,環比下降3%,成交均價58954元/平方米,環比下降3%。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