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海淀3處小微空間改造竣工亮相 社區閒置地變居民歡樂場
來源:北京日報 2023-05-04 13:42:44
老舊小區裏的小微空間關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從海澱區海淀街道和市規自委海淀分局了解到,位於稻香園西裏社區等地的3處社區小微空間改造已竣工亮相。不起眼的墻根兒、陳舊的停車棚、荒廢的社區綠地搖身一變,成為居民的大客廳、遊樂場、健身地。
“稻香庭”裏説豐年
稻香園西裏社區下沉廣場的微改造,以水稻為設計主題,名為“稻香庭”。
這塊場地面積只有400平方米,卻是居民家門口重要的活動空間。座椅太少、健身器材佈置散亂、孩子們在廢棄的水泥高臺上爬來爬去……去年,海淀街道啟動稻香園西裏社區6號樓西北側小廣場改造。改造開始前,街道工作人員、責任規劃師和北京林業大學的設計團隊一同走訪社區,了解居民痛點,改良施工方案。
“我們了解到,這裡原先是種水稻的地方,設計團隊就以水稻為設計主題,同時結合居民建議,設置了中心交流區、健身運動區、兒童遊戲區。”街道責任規劃師付斯曼介紹。
開園後,來這裡休憩的居民絡繹不絕。進入場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鏤空雕刻的水稻圖案。原先的擋土墻上設置了鋼板景墻,以康熙年間的《禦制耕織圖》為主題,展示古代耕作生産的22道工序,並以“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為開端,帶領居民追憶曾經的稻田。鋼板景墻延伸至兒童遊戲區後,轉變成為黑板墻,孩子們可以盡情繪畫。場地中央增設了大量座椅,滿足居民閒坐談天、曬太陽的需求。
“共用客廳”功能多
每年天氣一熱,海淀南路社區8號樓前的空地就變得無人問津。
“廣場上沒有陰涼地兒,空蕩蕩的。”“板凳都被曬得很燙,不愛去這地兒。”這些讓居民頭疼的問題是“海之微”海淀街道小微公共空間更新計劃的重點改造對象。
如今,小廣場已煥然一新。一個折線形廊架,遮住了配電室、垃圾點等,使公共活動區與生活後勤區巧妙區隔。風雨廊架下佈置了休息座椅區、黑板塗鴉區、互動球陣區和拍照打卡區等,便於大人小孩休憩玩耍。在廊架南側的廣場鋪裝設計中,設計團隊將“萬泉河水”抽象為漣漪形態裝飾地面,紅色塑膠跑道“劃破”漣漪狀地面,形成富有動感的鋪地圖樣。
“每天看著這兒一點點的改造,非常期待,現在終於竣工了。”一位居民説,這處支離破碎的空間現如今是備受大家歡迎的“共用客廳”。
新空間延續老記憶
同樣已經竣工的名為“織華場”的小微空間,位於三義廟社區。
這裡的前身是大華服裝廠。因此,設計團隊選取了“紡織”作為主題元素進行切入,在場地中加入紐扣圖案、縫製線條和關於紡織的詩句,延續這裡的場地記憶。
改造前,這裡的空間利用十分淩亂,部分地面裸露無鋪裝,老人曬太陽、孩子玩耍都不方便。改造後,新增的健身器材美觀實用,樹下安置的座椅寬敞舒適,彩色鋪裝將不同活動區域清晰區分,跳舞、健身、遛娃、玩耍的居民們各得其所,愜意自在。
“我們還將改造小南莊社區的‘健康百分百’場地、稻香園北社區的‘平常生活·美術館’場地、海淀南路社區裏的‘拾綠花園’等小微空間。”海淀街道副主任林日盛介紹,“海之微”海淀街道小微公共空間更新計劃自2022年啟動,截至去年年底,共篩選出10處場地作為示範項目開展改造提升。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