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間,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638.HK,以下簡稱“佳兆業集團”)發佈2022年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53.9億元,受房地産行業深度調整嚴峻影響,集團業績錄得虧損,總資産2643億元完全覆蓋現存債務,經營基本面復蘇態勢明顯。
短期雖有壓力,但長期向好的趨勢值得期待。2023年以來,中央政府重申房地産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從需求端到信貸端不斷釋放政策回暖信號。佳兆業表示,未來中國房地産市場仍然是一個十萬億量級的大市場,行業結構變化也會産生一些新發展機遇,佳兆業將緊抓政策窗口期,戰略聚焦更有優勢的核心城市,在新的競爭週期聚力高品質發展。
銷售觸底反彈 2023年3月同比增長近六成
2022年,房地産市場承壓,市場需求和購買力不足,房企整體銷售大幅下挫。在行業多重重壓之下,佳兆業奮力保持經營基本面總體平穩,實現營業收入253.9億元。公告顯示,業績虧損主要受到房地産行業經營環境不利、外匯波動、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要求計提資産減值增加等因素影響。
2023年來,中央層面重申“房地産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地位,“金融16條”出臺豐富金融工具箱,從信貸融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三方面為房企打開通道,積極扶持優質房企,以金融手段托住房地産市場,進一步落實房地産長效發展機制,促進行業形成良性迴圈。
佳兆業緊抓市場回暖窗口期,線上、線下行銷協同,加大項目推售力度,加快項目去化節奏,加速銷售資金回籠,銷售已出現好轉跡象。數據顯示,2023年2、3月,佳兆業銷售環比增長46%、30%,其中3月月度銷售同比大幅增長58%。東莞碧海雲天、深圳鳳鳴水岸、河南洛陽中心、上海城市廣場、深圳紅樹灣等項目成交量均有較明顯增長,“觸底反彈”的信號十分強烈。
持續品質交付 全年新房交付超2萬套
步入新的競爭週期,房企競爭核心已轉向産品力、服務力,在此背景下,佳兆業始終堅持産品為先,立足客戶需求,堅定落實國家“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部署,積極踐行企業責任,提振市場信心。
2022年,佳兆業累計交付29個項目、35批次超2萬套房源。集團對現有産品係進行全面優化,提升目標客群匹配度,實現産品的標準化落地,持續向業主兌現美好生活。憑藉高標準的産品品質,東戴河棲樾臺等6個項目首次獲得CREDAWARD地産設計大獎,贏得行業讚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佳兆業在全國佈局53個城市222個項目,在保品質、保安全的前提下,各項目正加快工程進度,全國項目復工率達98%。2023年1-3月共完成11個項目11批次5480套房源的品質交付,全年預計交付近5萬套。
可售貨值4100億 滿足未來6-8年可持續發展
從低能級城市換倉到高能級城市,是當前房企經過行業深度調整後的主流選擇。佳兆業持續聚焦高價值核心城市,不斷優化土儲結構。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擁有土地儲備2753萬平方米,可售貨值約4100億元,其中約59%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現有土地儲備足夠支撐未來6-8年發展所需。
在佳兆業擁有領先優勢的城市更新領域,政策紅利的藍海仍在持續擴充。2023兩會期間,高層定調繼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2023年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以上,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
佳兆業戰略聚焦城市更新24年,已累計成功轉化43個項目,總建築面積近1600萬平方米,在歷史、理念、團隊、模式、規模等五大方面已經構築行業領先優勢。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佳兆業仍有100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尚未納入土地儲備,佔地面積5000多萬平方米。其計劃通過每年的持續轉化,將城市更新儲備補充為優質貨源, 預計2023-2025年在包括廣州、深圳、東莞大灣區核心城市轉化可售貨值1530億元,支撐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隨著立體式金融支援組合拳落地,行業加快風險的市場化出清,房地産整體融資環境將在2023年出現實質性改善。佳兆業將搶抓市場修復機遇,加速回歸良性健康發展軌道,發揮大灣區聚焦深耕和城市更新領先優勢,捕捉市場機遇,實現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