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朝陽産業聚集地

來源:經濟日報 2023-03-23 15:55:23

全面推動臨空經濟實現創新發展,要緊緊抓住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大動力。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發揮口岸功能優勢,依託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將會為區域發展帶來更多朝陽産業。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是當前重點工作之一。如何撬動更多高端經濟要素聚集,更好融入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各地推進的舉措中,“臨空經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近日,西鄰首都國際機場的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舉行今年首場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共吸引了200余家企業參會。據初步統計,大會共達成合作項目41個,項目涵蓋新三板、A股上市、高新技術、半導體、動漫文化等前沿行業領域。

“作為承接臨空經濟區功能外溢的第一梯隊,李橋鎮立足自身優勢,集聚多個開放平臺、疊加多重政策優勢,不斷做強臨空金融商務、臨空國際合作、總部型科創服務等高端産業鏈,已成為順義企業數量多、開放水準優、國際化程度高的核心發展地區之一,成為企業和人才發展的理想之地。”北京市順義區委常委、副區長徐曉俊表示。

2023年以來,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科技服務業和軟體資訊服務業營收均實現大幅增長,雙雙完成一季度開門紅。經初步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園區規上科技服務業和軟體資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20%,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聚集效應明顯,科技創新能力及創新企業梯度建設不斷增強。目前,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規上科技服務業和軟體資訊服務業企業數量已超過60家,2022年營收已超過100億元,為園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技動能。

作為園區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重要代表,北京寶潔技術有限公司擁有700余名科學家和工程人員,以全球業務部門為主導,配備最先進的實驗室和前沿實驗工廠設備,專注于工藝、包裝、分析、臨床等研發技術,為中國、亞洲和全球消費者創造貼近生活、改進生活的創新性産品。“入區12年來,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給予北京寶潔高度關注,為企業提供各類支援政策,有力幫助我們進行研發再投入和可持續創新發展,助推企業先後獲得了國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及北京市外資研發中心的資格認定。”北京寶潔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另外,園區積極協助寶潔二期擴建項目獲批和啟動,我們也將依託園區優勢,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不斷實現産能和效率的雙提升。”

利用國際航線、保稅特色平臺及口岸功能體系等優勢,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形成以醫藥貿易為主,涉及研發、生産、銷售的全産業鏈佈局。2022年,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天竺綜保區)實現進出口貿易額約871億元。中國航空學會航空製造裝備首席專家張輝認為,憑藉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未來臨空經濟區在民航服務、航空工貿、航空高端製造、國際會議、國際展覽等産業領域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在謀劃更精細的服務體系。近日,北京大興機場臨空區打造北京市首個綜合性信用評價管理先導園區,實現信用評價結果與行政審批改革創新聯動,並建立信用資訊共用機制,與市區行業管理部門探索“審管執信”閉環管理模式。針對信用評定良好的企業,臨空區在産業、人才等各類政府優惠政策實施中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支援。

大興機場臨空區管委會綜合審批部部長張慶樂介紹,目前,臨空區已集中承接市、區兩級197項賦權,形成了以順豐“兩天拿三證”,京東“一天拿三證”,南洋“一次不用跑”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效審批案例,持續推出“備查制”“雲踏勘”等極簡高效審批模式,助力打造審批更簡、服務更優的一流營商環境。

“全面推動臨空經濟實現創新發展,要緊緊抓住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這兩大動力。”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秘書長、原校長助理彭和平表示,臨空經濟區發展的産業具有現代産業的鮮明特點,其發展品質與經濟結構將直接影響機場所在區域發展。依託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將會為區域發展帶來更多朝陽産業。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朝陽産業聚集地
來源:經濟日報2023-03-23 15:55:23
全面推動臨空經濟實現創新發展,要緊緊抓住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大動力。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發揮口岸功能優勢,依託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將會為區域發展帶來更多朝陽産業。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