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 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而一個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是提振消費信心的前提和基礎。買房,作為多數家庭最大的一筆消費,寄託著家庭成員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像。如果買到的房子剛交付,墻體就已經開裂,那你還有信心“消費”嗎?近期,華樾北京的業主就遭遇了這樣的消費難題。
業主:裂縫非個例 難以放心入住
開發商:現場判斷為品質瑕疵 已出具維修方案
華樾北京,曾經是北京的“網紅熱盤”,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倒挂”的價格,被市場所追捧。
(華樾北京實景圖)
2022年年底,華樾北京進入交付期,業主開始陸續拿到新家的鑰匙。今年2月,有多名業主反映,自己所購買的華樾北京項目出現品質問題。業主們稱,他們的房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部分表面看起來只有細細的一條,但鑿開卻發現是從墻體內部開裂的。還有的業主家裏,裂紋從墻體延伸到了天花板,裂痕貫穿了半個次臥。
投訴業主表示,與鄰居溝通,墻體出現裂痕非個例,目前房子的情況讓其很難放心入住。
資料顯示,華樾北京的開發公司北京金開禎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係首開集團和金地集團合資成立,項目由金地集團負責操盤。
針對業主投訴的房屋品質問題,央廣網致電了金地集團相關負責人進行核實。
金地相關負責人以北京金開禎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的名義書面回復央廣網稱,針對有客戶反饋的天花板開裂等維修問題,已經安排專業人員查看,現場判斷為品質瑕疵,目前已由施工單位出具維修方案。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該公司也願意在業主配合下進行專業品質檢測,讓客戶安心使用房屋。
(項目方回復函截圖)
該書面回復稱,華樾北京已經于2022年取得規劃驗收及竣工備案,目前整體交付率為95%。此外,華樾北京已成立返修維保接待中心,以及時響應客戶報事報修。
業主收房時遭遇品質問題,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尤其是墻體裂縫這樣的問題,往往維修需要牽動其他房屋部件及裝修,並且工期較長,那麼業主是否就只能接受無限期的維修?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佳紅律師表示,開發商除了維修以外,還應該承擔相應賠償責任,但是業主有義務對具體損失進行舉證。如果遇到房屋一直維修不好,因品質問題導致業主無法居住的情況,業主可以要求退房。如果達不到退房條件,業主可以起訴到法院,要求開發商直接支付賠償,由業主自己找施工單位進行維修。
不過,王佳紅律師也特別提醒遇到類似問題的業主,在選擇自己維修時,需要考慮維修的方法技術是不是會産生其他額外的品質問題。
同時,王佳紅律師提醒購房者,如果開發商修好了,過了幾年房屋又出現了裂縫且在保修期內的,開發商還是要承擔維修責任;如果在保修期之外,業主不能證明裂縫是由開發商設計、規劃或建設本身而造成的品質問題,則需要業主自己承擔維修責任。
“網紅熱盤”不僅銷售“熱”
曾因“公區設計”“教育用地變更”“鐵路規劃”等遭遇維權
華樾北京並不是第一次遭遇業主維權。
作為與阿里巴巴在建全球總部直線距離不超過3公里的望京區域新房項目,華樾北京自拿地之時就備受關注。
2018年10月,北京朝陽善各莊2909-0603、2909-0604兩宗限競房用地(華樾北京用地)出讓,引來金茂、華潤、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競買。最終兩宗地均被“首開、金地”聯合體競得,總計支付出讓金49.8億元。
根據出讓文件要求,兩宗地中商品住房銷售均價不超過78148元/平方米,且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82055元/平方米。而當時,望京區域已經多年未有新房入市,二手房均價要在10萬元/平方米左右。即便目前,周邊位置略差的新房銷售指導價也在8.8萬元/平方米左右。
“價格倒挂”及優越的區位條件,使得“未開先火”的華樾北京被市場快速接受。根據華樾北京對外釋放消息,2019年底項目一期開盤,當日認購即超過28億,並在月內基本售罄;2020年4月,華樾北京二期400套房源開盤也是“一騎絕塵”,完成約八成去化。
在限競房項目去化冷熱不均的當時,華樾北京被市場賦予“最難搶限競房之一”的稱號。儘管實現了快速銷售,但項目開發過程卻一直難讓業主安心、滿意。
(華樾北京周邊實景圖)
據了解,在此次維權之前,2020年2月,華樾北京的業主就因為索要一期樓盤公共區域的設計效果圖進行過維權;同年7月,業主則又因為“教育用地變更”“京郊鐵路欺瞞”等問題維權,與開發商進行了多輪交涉。
金地多地項目遭遇維權
小股操盤模式口碑受考驗
華樾北京之外,在北京,華樾國際也正因“虛假宣傳”被消費者投訴。資料顯示,該項目由金地、首開、旭輝、招商合作開發,同樣由金地操盤。
另外,據媒體報道,在上海、西安、鄭州等多地,金地所開發的樓盤或因返水、墻體鼓包、粗製濫造,或因延期交付、虛假宣傳等遭遇“維權”風波。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現維權的項目中,金地冠名、操盤而不控股的項目不在少數。像華樾北京項目公司(北京金開禎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就是由首開持股55%、金地持股45%;華樾國際項目(北京金旭開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則是首開、金地、旭輝、招商分別持股25%。此前,電建金地華宸、金地和悅華錦等金地操盤的合作項目也都曾陷入維權、違規“旋渦”。
對於企業來説,小股操盤模式對提升公司銷售額、擴大規模有著不小作用。業內人士分析,為了重回頭部房企之列,近年來,金地集團有意在加大品牌輸出,通過小股操盤等方式推動規模擴張。
根據年報測算,2018年-2021年,金地集團的權益投資額在總投資額中的佔比分別約40.4%、46.5%、51.6%、39.95%,權益投資額在總投資額的佔比僅2020年超過50%。同期,金地集團的銷售額分別是1623億元、2106億元、2426.8億元、2867.1億元。在年報中,“再創新高”“跨越兩千億階梯”“逆勢增長”等成為金地集團形容銷售業績的字眼。
然而,隨著房地産行業的深度調整,加上合作規模比例一直較大,金地集團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並不明顯。2018-2021年,金地集團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增速分別為18.35%、24.41%、3.2%、-9.5%。
小股操盤模式讓金地集團等房地産企業擴大了規模、提升了銷售額,但消費者並沒有得到一個放心、安全的消費體驗,難免影響未來對這個品牌的消費信心。2022年,金地也未能倖免銷售額下滑,全年簽約金額同比下降22.64%。小股操盤不再是規模擴大“良藥”。如何在行業深度調整之下,穩住銷售規模,增加企業利潤、保證品牌形象和項目品質成為金地未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採制:央廣網房産頻道)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