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2023-03-09 13:27:18

吳博峰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部長通道”上就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和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兩大支柱産業。據倪虹介紹,2022年建築業和房地産業增加值分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6.9%和6.1%,兩者相加佔13%,因此,穩住兩大支柱産業對穩定經濟大盤有著重要意義。其中,建築業的特點是量大、面廣、用人多。2022年,建築業總産值達31.2萬億元,增加值8.3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了5200萬人,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如何穩住房地産?倪虹表示,一方面,要堅持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平穩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和長租房建設,重點解決好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讓他們能放開手腳為了幸福生活去奮鬥。

倪虹稱,之所以對房地産企穩回升充滿信心,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從市場供給看,住房項目復工率都顯著提高;從需求看,現在售樓處看房量大幅提升,成交量明顯改善。

今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的銷售,包括一手和二手房,結束了13個月的負增長。倪虹稱,雖然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有漲有跌,但總的來看,價格是平穩的。同時,保交樓的工作在紮實推進,有力保障了購房人合法權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資也得到了改善,經營主體信心正在恢復。

倪虹表示,從政策落實情況看,購買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援政策和購買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援政策已經出臺,正在落實見效。不讓投機炒房重新入市、原則上不支援3套以上購房的要求,各地也在認真落實。

“我們期望的企穩回升應該是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的企穩回升;大力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企穩回升;防止市場大起大落的企穩回升;促進行業高品質發展的企穩回升。”倪虹説。

“防風險”是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的關鍵詞之一。對於防範化解房地産“灰犀牛”風險,倪虹表示,要避免房地産風險和金融風險、地方債風險交織,發生系統性風險。同時,要大力整頓房地産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風清氣正的市場氛圍,讓人民群眾放心購房、放心租房。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過程,是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更新怎麼做?關鍵是要找準問題和有效地解決問題。”倪虹表示,城市和人一樣,需要定期體檢。堅持問題導向,從房子開始到小區、到社區、到城市,去尋找人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堅持目標導向,去搜尋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

倪虹指出,城市更新的重點也是體檢找出來的問題,要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完整社區。近5年,全國改造了16.7萬個老舊小區,惠及2900多萬戶、8000多萬名居民。2023年計劃再開工改造5萬個以上老舊小區,力爭能夠讓2000萬名居民獲益。

要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倪虹表示,一個城市在遭遇極端天氣、自然災害時,城市的保供、保暢、保安全的能力是其韌性的體現。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和城市更新,對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橋梁、管廊等進行實時監測,及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城市的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此外,要推進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倪虹稱,城市更新不僅要補短板,還要有創新思維,用科技賦能城市更新。要搶抓機遇,促進5G、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進家庭、進樓宇、進社區,共同建設數字家庭、智慧城市,讓城市更“聰明”,讓科技成果更多地造福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2023-03-09 13:27:18
吳博峰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部長通道”上就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和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