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諸葛找房:2022年GDP排行 16省經濟增速跑贏全國 重慶趕超廣州成為“經濟第四城”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3-02-20 13:39:36
國內生産總值,簡稱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通過對2022年全國及各省市GDP水準進行特徵探索與對比分析,以便進一步了解各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2022年,可謂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反覆,地區經濟發展暫遇阻礙。在國家及各地積極出臺穩增長政策下,2022年全國經濟水準穩步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緩,較2022年經濟目標增速仍有一定差距。與此同時,2022年沿海省份經濟總量持續領先,海峽經濟圈和中部城市GDP增速較快,為2022年區域經濟格局的顯著特徵之一。
一、 2022年全國GDP持續上升,同比增速放緩
2022年全國經濟水準持續上升,突破120萬億大關,但增速稍有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國內生産總值達121.02萬億元,同比增長3%,為近十年經濟增速的次低谷,較2021年8.4%的同比增速回落5.4個百分點,且並未完成全年6%-6.5%的經濟發展預期目標。2022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疫情散發多發等多重挑戰,國家及各地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抓好穩經濟各項政策舉措落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
從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的季度走勢來看,年內四季度GDP同環比增速呈現“高位開場、二季度降至低位、三季度加快修復,四季度平穩運作”的特徵。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4.8%、0.4%、3.9%、3.9%。二季度市場經濟嚴重受挫,在三季度政策端持續釋放利好信號及各地區因城施策穩經濟的帶動下,經濟總量加速回升,全年整體運作彰顯韌性。
展望後市,2023年市場經濟將擺脫疫情防控的拖累,加之各地區穩經濟政策持續出臺且進一步落實,各行各業活躍度逐步復蘇,預計2023年全國經濟總量將繼續保持穩步上升態勢,增速有望擴大,且逐步回歸到疫情前6%左右的增速水準。
二、 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總量靠前,16省經濟增速跑贏全國
(一)廣東省GDP總量領跑34年,江蘇省邁上12萬億元臺階
從31個省市2022年地區經濟情況來看,南北方差異明顯,且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總量持續靠前。其中,廣東省以12.91萬億元的GDP再度領跑,截至2022年,廣東省地區生産總值已連續34年位居首位,其囊括的廣州、深圳2個一線城市及東莞、佛山2個新一線城市均為經濟強市的代表者,同時大灣區規劃建設持續推進,引資及産資能力不容小覷,而且在多年持續向前發展的積澱下,廣東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經濟支援,足以捍衛領跑者的地位。江蘇省位居第二,GDP繼2020年、2021年先後邁上10萬億元、11萬億元臺階後,2022年實現生産總值12.29萬億元,連續三年衝破十萬億元大關,其經濟水準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其産業結構均衡且穩定性較強,為抵禦市場變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力量。山東省經濟表現也不俗,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進入8萬億行列,達8.74萬億元,浙江、河南2省分別憑藉7.77萬億元、6.13萬億元躋身前五。與此同時,寧夏、青海以及西藏的經濟水準仍然處於低位,2022年GDP總量均低於0.5萬億元,主要是由於地區基礎配套較欠缺,自身經濟發展動力不足。
(二)福建、江西GDP增速最快,上海、吉林負增長
從GDP增速來看,中部及西北地區的省份GDP增速相對較快。31個省份中有29個實現正增長,而且福建、江西、湖南等16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上海市、貴州省2個地區經濟總量呈現下滑態勢。其中,福建、江西2省2022年GDP同比增速均達4.7%,2省地區生産總值也分別在2022年跨上了5萬億元、3萬億元的臺階。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福建省全面頂格落實國家穩經濟政策,出臺實施48條所有政策和21條接續政策,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二季度結果好、三季度態勢穩、四季度衝勁足,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江西2022年經濟呈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新能源産業的優質增長和服務業的穩健運作。另外,受2022年疫情反覆的影響,主要靠旅遊業支撐的海南省受挫較大,GDP增速僅達0.2%,較2021年回落11.1個百分點。此外,2022年,吉林、上海兩地GDP未能實現正增長,分別下降1.9%和0.2%。對此,不可否認,疫情跌宕起伏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等多重挑戰對兩省經濟造成了嚴重拖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1個省份2022年全員的GDP增速目標均在5%以上,受國際環境變動及國內疫情頻發等影響,31個省份均未完成各自2022年的增速目標。
三、 省會城市為經濟領頭羊,半數以上城市趕超全國增速
(一)長三角城市經濟實力挑大梁,重慶趕超廣州位列TOP4
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選取的重點100個城市,從GDP排行榜來看,具有以下特徵:其一,高能級城市經濟水準較高,産業基礎薄弱的三四線城市經濟規模偏低。一二線城市幾乎全覆蓋TOP30GDP,與此同時,在GDP排名後50名中,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全覆蓋,且三四線城市佔據近9成;其二,按城市經濟圈劃分來看,長三角經濟圈城市的經濟能力較強,部分環渤海城市奮起直追,經濟發展也相對較為穩健;其三,省會城市的經濟水準相對靠前,也充分擔當起了地區經濟領頭羊的重任。如廣州、成都、武漢等。
具體來看,上海、北京、深圳地區生産總值穩居前三,分別實現44653億元、41611億元、32388億元,重慶憑藉29000億元趕超廣州28839億元,位居地區生産總值第四,實際上,近年來重慶GDP持續增長,不斷逼近廣州,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重慶反超廣州並保持全年領先,而且從中長期來看,重慶經濟總量超過廣州是一個趨勢,重慶的國土空間遠遠大於廣州。同時,成渝經濟圈規劃利好也將激發西部經濟活力,同為成渝區域的成都經濟表現也不俗,2022年跨過了2萬億門檻,以20818億元位居第七。此外,海南三亞、廣西防城港2市的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相對較低,均低於1千億元。
(二)海峽經濟圈和中部城市經濟增速較快,包頭、漳州位居一二
從100城GDP增速排行來看,具有以下特徵:其一,部分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GDP增長速度較快,數據顯示,GDP增速TOP50城市由二線、三四線城市全覆蓋,且三四線城市佔比7成,主要原因是由於這類城市本身經濟總量基數較低。其二,從城市經濟圈分佈情況來看,海峽經濟圈增速領跑,主要得益於福建漳州、廈門等地級市的加速增長,而且福建省2022年多個基礎設施項目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為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中部和西北城市經濟增長速度緊隨其後,這類城市正在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為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來看,包頭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領跑100城,達7.2%,新能源及新材料産業形穩勢好,拉動全市經濟水準加速上揚。福建漳州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位列第二。石家莊位居第三,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速為6.4%,石家莊積極承接北京、雄安新區産業溢出和轉移,是其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支援之一。與此同時,蘭州、東莞等5個城市的GDP增長幅度低於1%,除直轄市上海外,柳州及長春2市呈現負增長,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分別下降1%、4.3%,其中,2022年柳州市經濟恢復態勢總體穩定,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另外,從重點100城GDP增速與全國增速對比來看,有61個城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速跑贏全國,無錫 、昆明2個城市與全國增速持平,其餘37城GDP增長速度不及全國。其中,包頭GDP增速高於全國4.2個百分點,漳州緊隨其後,高於全國3.9個百分點。此外,蘭州、鄭州2個省會城市遠不及全國經濟增速線,分別低於2.2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甘肅、河南大型支柱産業較少,表現出經濟基礎依然較弱,省會城市的發展也會受到地理與政策限制,總體較為低迷。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