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宇嘉 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近期,“提前還房貸”掀起了一波高潮。
有朋友告訴我,最近他發了年終獎,計劃提前還房貸,但沒想到手機銀行APP直接關閉了申請提前還貸功能。據悉,目前有不少銀行還款不太容易,雖然有購房者可以在手機銀行App上申請,但放出的號很少;到櫃檯辦理也有諸多不便。即便有購房者預約到,銀行提前還款也要等2-3個月。當然,提前還貸普遍還要繳納違約金。
對這一波還貸熱潮,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驅動因素:
其一,春節前後,有購房者收到了年終獎、公司分紅,手頭有了一些余錢,這成為提前還貸的基礎前提。
其二,春節前,行業內的理財産品大面積破凈、收益率回撤,甚至負收益。老百姓通過房貸利率(一般在4%-6%)和保本理財收益率(目前在3%以下居多)對比發現,每月定期要還的房貸並不便宜。
銀行理財收益大面積破凈後,引發較大規模贖回。居民將回到存款賬戶上的錢提前還貸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等於家庭變相理財。
2022年以來,儘管房貸利率持續下降,但對老百姓而言,利率還是不低。目前,已發放房貸利率大部分為5%左右。特別是2016-2021年間,商品房市場高位運作,那時房貸利率普遍在5%以上。而目前銀行存款和保本理財利率,普遍均低於3%。理財收益走低,自然會發生從“儘量多申請房貸”到“爭著提前還貸”逆轉。
其三,觸發還貸潮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各地房貸利率的持續動態調整。目前,根據央行政策,70個大中城市中,已有38個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在2023年不設下限。預計未來,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的首套房利率或有可能會取消下限。
當然,對存量房貸來説,高利率弊端更加凸顯。擺在購房者面前有兩個選擇:要麼提前還貸款;要麼還款後賣房再買房,騰挪為低利率房貸。
從銀行視角來看,近年來對實體貸款利率明顯走低,房貸更成為銀行的一種優質資産。銀行資金成本增加,而增量房貸申請在下降,存量房貸又被提前還貸。銀行的第一動機當然是保護自身優質資産不再持續下降。
其四,目前,多數居民對樓市、房價預期整體不太樂觀。承擔著高利率(至少高於理財利率)來借銀行的錢,購買了一套可能價格下跌的資産,且該資産未來也存在降價可能。部分購房者由此算來,持有房貸並不划算。
過去,購房者普遍預期房價會持續上漲,資産收益遠大於房貸利率調高成本,對房貸利率不敏感。如今房價預期逆轉,房屋的持有成本(包括房貸、物業費、房屋折舊等)便更加突出。據測算,熱點城市的房屋綜合持有成本在5%-9%,房價不漲這麼多,消費者持有房産就是不划算的。
只要房貸利率高於理財利率,只要房價還在下跌,且居民預期房價下跌,提前還貸的動機就一直會存在。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