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南京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代市長陳之常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的同時,還明確了未來五年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及今年將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工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過去五年
“強富美高”新南京 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南京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堅定不移推進動能轉換,“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全市地區生産總值跨越五個千億級臺階,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邁進全國大中城市十強,每人平均 GDP達17.8萬元。
五年來,南京堅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百姓富”的成果更加豐碩。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6.9萬元、年均增長7.3%,居民收入增長持續快於經濟增速。
五年來,南京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推動系統性治理,“環境美”的底色更加絢麗。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 72.3%提升到79.7%,PM2.5平均濃度從每立方米40微克下降到27.9微克。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由72.7%上升至100%,水環境品質穩居全省首位。
五年來,南京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凝心聚力弘揚時代新風,“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標識更加鮮明。獲得世界文學之都稱號,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加快推進。深入實施文旅融合,成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5%、居全省首位。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面對多重超預期困難挑戰,南京頂住了衝擊、穩住了大局,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實現穩中有進。預計全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上年基本持平,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5%左右。 過去的一年,南京全力保增長、穩大盤,經濟運作實現企穩向好;聚力抓創新、強産業,轉型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大力推改革、促開放,機制活力持續優化提升;著力提品質、優功能,城鄉環境面貌不斷改善;致力補短板、惠民生,群眾生活水準穩步提高;強力守底線、防風險,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新征程
今後五年
為現代化建設作出先行示範
未來五年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突破,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穩步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準、産業競爭力和穩定性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明顯提升,美麗南京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人居環境更為宜居,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法治政府建設縱深推進,本質安全水準明顯改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顯著提高,為全省全國現代化建設作出先行示範。
重點聚焦五個方面攻堅突破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南京將重點聚焦五個方面攻堅突破,分別是:在創新驅動、産業轉型上攻堅突破,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開路先鋒;在區域協調、城鄉融合上攻堅突破,著力構築國內國際雙迴圈連結樞紐;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攻堅突破,精心繪就美麗中國的南京畫卷;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攻堅突破,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制度創新、治理變革上攻堅突破,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今年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今年南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5%—6%,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進一步提高,空氣和水環境品質、單位GDP能耗下降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計擴大有效需求;加快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聚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紮實推動美麗南京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著力增強城市文化影響力;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築牢夯實城市安全發展防線。
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
南京今年將完成南沿江鐵路南京段建設,續建北沿江高鐵、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南京北站、上元門過江通道,進一步提升南京對外交通通達水準。穩步推進3號線三期、4號線二期等8條地鐵建設,推動新生圩、建寧路、龍潭3條公路過江通道建設,續建機場二通道、綠都大道等工程,推動交通堵點綜合改造,讓市民出行更加順暢便捷。
與此同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推動浦口火車站、小西湖、石榴新村等項目,實現歷史文化保護、城市功能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有機統一。聚焦群眾居住環境改善,實施72個老舊小區改造、200條背街小巷整治、14項積淹水整治工程。
提升城市治理水準。加快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建設,著力補齊污水處理、雨污分流、供水和燃氣管網、環衛末端處理設施等短板。完善提升幕燕濱江、清涼山等公園景區功能,打造“梧桐語”小型城市客廳20個。深化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創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200個。加大停車資源開放共用,新增共用停車位1萬個。
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南京今年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與此同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支援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保。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堅持房住不炒,籌集租賃住房2萬套(間)、人才房1.5萬套,努力讓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安居樂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高品質教育體系,實施學前教育提升計劃,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大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力度,推動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推進健康南京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加快兒童醫院河西院區二期、市婦幼保健院丁家莊院區建設。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水準,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創建15家甲級村衛生室。
聚力解決“一老一小”問題。落實“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檔升級,深入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加快護理型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優化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實現産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全覆蓋。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