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推動房地産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産負債表計劃,引導優質房企資産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近段時間來,隨著房地産行業“三支箭”(債券融資、信貸融資、股權融資)等政策落地,多個融資渠道快速修復,2022年末融資規模出現翹尾跡象。機構預計,2023年各項金融支援政策將會持續推進,房地産行業主要融資渠道有望進一步順暢。
年末民營房企現發債小高峰
中指研究院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民營房企發債規模達到96.3億元,佔全年民營房企信用債發行量的35.5%,發行主體也從頭部優質民企擴展到中小型民企。從房企全年單月融資情況來看,3月為年度融資高峰,總量超過千億規模。下半年,8月、11月均有融資利好政策釋放且快速落地,因此隨後房企融資額小幅回升。其中,優質民營房企信用債發行在9月、12月分別出現兩個小高峰。特別是融資利率方面,受2022年內多次降息、信貸環境相對寬鬆、信託融資規模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産行業平均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融資成本方面,2022年1至12月,行業平均融資利率為3.94%,同比下降1.55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債平均利率為3.43%,同比下降0.87個百分點;海外債平均利率為5.11%,同比下降1.72個百分點;信託平均利率為7.61%,同比上升0.29個百分點;ABS平均利率為3.40%,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不過,2022年11月開始,房地産企業信託融資成本有上升趨勢,利率超過8%的信託數量明顯提升。
多部門出臺利好政策
政策層面,2022年四季度以來,多部門陸續出臺房地産行業融資利好政策,從信貸、債券、股權等方面為行業融資提供支援。2022年1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推出16條金融舉措,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該措施被業界解讀為定向針對房地産行業的“金融16條”。
2022年11月28日,證監會方面明確,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産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産作用,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
機構分析指出,多項政策陸續落地,形成支援房企融資的“三支箭”格局,供給端支援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並逐漸發力。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金融16條”發佈以來,截至2022年底,累計有超過120多家房地産企業獲得銀行授信。從銀行端來看,60余家銀行機構落實政策精神,積極向房企授信,總額度超過4.8萬億元。
融資渠道有望維持寬鬆
央行于2023年1月4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中,將房地産納入了“加大金融對國內需求和供給體系的支援力度”這一工作內容中,提出要“落實金融16條措施,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房地産企業股權融資恢復信號發出後,累計有超過30家房企宣佈配股或定向增發計劃,央國企、民企、混合所有制均有參與。從企業狀態來看,不僅包含優質房企,也有出險房企。從融資對象來看,大股東或實控人、母公司、金融機構均有出現。從融資目的來看,項目開發、償還境內外債務、補充流動資金為主要用途,還有部分企業明確提出用來購買股權資産。
中指院分析指出,在行業融資端利好頻出的背景下,房企流動性緊張問題將得以明顯改善。企業要抓住當前融資窗口期,優化債務規模和結構的同時推動經營端回暖,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問題。展望2023年,各項金融支援政策將會持續推進,房地産行業主要融資渠道有望維持寬鬆狀態。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