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消費市場一派紅火景象,眾多家居賣場加大促銷攬客力度。然而筆者調查了解到,一些消費者選擇低價促銷家居産品發現名不符實,還有的不認同一些額外增項支出。業內人士提示,部分商家將“隱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影響了市場口碑,提示消費者辨別商家套路,理性避免“踩坑”。
市民陳先生近期逛幾家大型家居賣場時,看到不少二三線品牌潔具、傢具以及櫥櫃廠家的海報被推薦在很醒目的位置。多位店員紛紛熱情地介紹説,這些精選推薦品是全賣場銷售量排名靠前的新品,顏值高,性能好,趁目前有特價活動特別合適。半信半疑的陳先生仔細比較後其中一款所謂的“銷冠馬桶”後發現,該産品並非今年新品,在網上曾被一些消費者吐槽有設計缺陷,時常會側漏水並難以維修。他不知商家推薦此類“銷冠”産品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實體賣場有向廠家收“堆頭費”的慣例。每到重點節慶或者店慶活動時,賣場就將人氣旺、視覺好的重要通道或者中庭租給廠家來展示企業形象或者熱銷品,以此鼓勵更多顧客跟風購買。而一般願意支付“堆頭費”的廠家並不是一線品牌廠家,因為此類品牌有較強的客戶認知度,整體價格表現很穩定。而一些二三線的廠家與賣場聯手精心包裝後,一躍將一些商品推介為能和一線品牌産品抗衡的“明星産品”,實際上是將一些虛高的價格轉嫁給了消費者。
筆者還發現,隨著越來越多家居企業看好近年來興起的老房局部裝修改造熱潮,紛紛推薦“一站式”以舊換新解決方案,而其中的一些新增的收費項目也受到質疑。很多消費者抱怨:有些傢具企業送貨到府安裝時會幫助顧客處理舊傢具,但其報價很隨機。市民周女士只是請傢具安裝人員將舊傢具抬到樓道裏就被要求付費數百元,若由廠家拉走舊傢具收費更高。她對廠家這種“一站式”收費很不理解,乾脆將舊傢具送給物業公司處理,省去了這筆支出。
此外,一些消費者還遇到部分櫥櫃廠家推出節日特價套餐活動,但是設計圖紙上將轉角位置尺寸重復計算,白白多花數千元。還有的櫥櫃廠家在現場施工時臨時增加收費項目。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熟練工嚴重不足,加上冬季人工成本支出走高,其中很多“隱性成本”就被轉嫁給顧客。還有消費者發現一些實木顆粒板材質的成品傢具樣品促銷價格誘人,但是買回家後氣味相當嗆人。儘管商家標榜産品環保合格,但是消費者考慮到“維權成本”高,無法由專業機構出具檢測報告,最終只能靠自家勤通風來散味道。人們期待商家真正珍視信譽,轉嫁的費用如同收取顧客“智商稅”,是不能長遠的。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