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四批次於今日(12月20日)完成土拍,累計推出40宗涉宅用地,最終流拍1宗,成交39宗,其中3宗溢價成交,嶗山區2宗地價熔斷,累計攬金約135億元。拿地企業結構方面,地方國資為市場主力,但本土民企表現同樣積極。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分析認為,本次土拍在出讓規則上繼續沿用了限地價、競品質、搖號的出讓方式,溢價率上限控制在15%。出讓地塊中不乏核心區優質地塊,包括市北區郵輪港區啟動區地塊和嶗山區張村河兩宗地。但最終這三宗地的命運大相徑庭,郵輪港區啟動區地塊因需自持2.2萬方商服面積慘遭流拍,而張村河兩宗城市更新地塊受到房企追捧,均經過超120次競價地價觸頂進入競品質環節,最終分別由華潤和海信競得。
本次土拍另一個特點則是不少地塊由本土民企與地方國資成立的合資企業拿地,而這一特點背後與財政部126號文不無關係,也意味著這些地塊將很快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地方國資通過與民企的緊密合作,可以同時借助地方國資的資金優勢和民企的操盤開發能力,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