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富觀察:平凡鄉村如何逆襲成為全國聞名村?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2-12-02 14:35:59

12月2日,租一處閒置農房,閒暇時在院子裏種花賞花,悶了就去村裏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餓了就去村裏的老年食堂“孝膳堂”吃飯……這是浙江81歲老人朱新民的“老年生活”日常。

從浙江湖州到寧波,自2020年11月在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居住以來,朱新民和妻子便將“家”搬到了這塊鄉村養老樂園。

一個小村緣何吸引老年人跨市定居養老?其背後的秘籍在於該村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多重服務,讓老年人在養老路上幸福感滿滿的同時,打造多元化鄉村業態,以産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蔣家池頭村的蝶變,離不開鄉村“領頭雁”——蔣家池頭村黨支部書記陳倫。

修建文化禮堂、修繕環村瀝青道路、打造老年食堂、打通村內斷頭河……2005年以來,在陳倫的帶領下,曾經落後的蔣家池頭村“改頭換面”,化綠水青山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陳倫表示,蔣家池頭村是一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村子,800多人中老人佔了近三分之一,面對鄉村振興中的老齡化“通病”,他希望通過“孝膳堂”的打造,讓老年人過上“老有所養”的幸福生活。

小黃魚、絲瓜、番茄蛋花湯……臨近中午,在蔣家池頭村“孝膳堂”裏,坐滿了等待用餐的老年人,他們一邊交流著近期的生活,一邊等待著志願者將菜裝盤後端上桌。

82歲的蔣家池頭村村民胡崇南告訴筆者,在這裡用餐,75歲以上每人每餐4元,90歲以上每人每餐3元,95歲以上免費,行動不便老人由志願者送餐,“年紀大了不方便做飯,村裏為我們解決了‘老大難’的問題。”

該食堂志願者楊亞鳳告訴筆者,食堂的葷菜是村裏購買的,蔬菜大多是志願者自己種的,“當季的有青菜、蘿蔔、馬鈴薯、菠菜等十余個品種,每天一早我們就採摘好送到食堂,讓老人們吃上最新鮮的菜。”

也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點滴細節構成了蔣家池頭村共富路上的發展秘籍,吸引了外來老人在此定居。

朱新民表示,他于2017年跟隨孩子來到寧波定居,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並了解這個小村,隨後萌生了在此定居的想法,“村口公交車直通市區,生活便利,鄉風文明,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不僅如此,在共富趕考路上,該村不斷豐富鄉村業態,讓鄉賢回歸,讓鄉村充滿活力。

陳夢琴就是該村回歸的其中一名鄉賢。

“回來開了一家鄉村咖啡館,得益於鄉村旅遊的發展,生意還不錯。”2022年7月,在外做服裝生意的陳夢琴在陳倫的招引下,決定回村創業,在村口開了一家鄉村咖啡館,除了咖啡外,她還提供蛋糕等甜品,“村子裏生活節奏舒適,關鍵是客流量並不小,村子裏的‘60後’‘70後’空了也會來喝一杯咖啡,吃一塊蛋糕,再曬曬太陽打打毛衣。”

隨著鄉村基礎設施和顏值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鄉賢看到了蔣家池頭村的發展潛力。

作為家宴廚師的蔣家池頭村鄉賢王碧雲就回村搶抓農家樂市場機遇,開了一家餐廳,“現在包括我在內有2名廚師,5個服務員,忙的時候會請村裏人幫工,一天工資200元。”

看似平凡的餐廳,卻因地道的口味吸引了周邊人前來用餐,慢慢也打出了自己的名氣,成為該村業態發展的其中一張名片。

如今,該村先後獲得了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國示範友好型老年社區等榮譽稱號。陳倫也獲得了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提名、浙江省十佳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成為當地村民最信賴的當家人,更是將其振興鄉村的經驗帶到了孔峙村、康亭村,因地制宜帶動村莊發展。

誠然,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如蔣家池頭村這般的鄉村還有許許多多,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極致,或許是每個鄉村在發展路上會遇到的“成長煩惱”。而今,透過蔣家池頭村可以看到一些共富經驗,其發展的秘籍不僅在於點滴小事,更在於小事背後的大民生,以小見大,是其鄉村共富路上的踐行路徑。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浙江共富觀察:平凡鄉村如何逆襲成為全國聞名村?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2-12-02 14:35:59
12月2日,租一處閒置農房,閒暇時在院子裏種花賞花,悶了就去村裏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餓了就去村裏的老年食堂“孝膳堂”吃飯……這是浙江81歲老人朱新民的“老年生活”日常。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