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澤平宏觀近日聯合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報告,對95後求職者流動趨勢進行了畫像。報告顯示,中國最具95後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強中,京深滬居前。
從行業看,95後更多分佈在新興行業,其流動人才在IT行業佔比為24.0%,高於總體的18.7%,而在地産、製造業合計佔比25.1%,明顯低於總體的33.3%。95後流動人才最多的前三行業是IT/通信/電子/網際網路、房地産/建築業、生産/加工/製造,分別佔比24.0%、14.0%、11.1%,合計佔比49.1%,總體求職人才最多的也是這三個行業,合計佔比52.0%,95後人才行業集中度略低於總體。
從95後人才吸引力指數看,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位居前十。95後年輕人才成長于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生活富足,更傾向工作發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選擇就業城市不僅關注薪資,還關注創新環境和文娛産業發展情況。
從結果看,北京近兩年排名均位居榜首;深圳位列第二,相比總體人才,深圳對95後年輕人才的吸引力超過上海。根據報告選取的創新指標,深圳在前20強中排名第一,隨著人口承載能力受限,年輕人才在深圳收緊落戶門檻窗口期也將積極搶佔人才高地,創新的産業結構、更低的落戶門檻吸引年輕人到深圳就業;上海、廣州依次為第三、四名;二線城市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躋身前十強,其中蘇州排名相較去年上升了1名,佛山上升了5名,取代鄭州躋身前十,成都下降了1名。
在高學歷人才方面,95後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廣州、西安、武漢、天津合計佔比50.5%。北上深作為一線城市對高學歷人才集聚效應明顯,合計佔比24.6%,同時成都、南京、杭州等強二線城市對高學歷人才的集聚效應超過一線城市廣州。
報告建議,充分尊重人口和産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和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立足各地比較優勢順勢而為;進一步深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遷徙的枷鎖;優化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推動完善産業結構和公共服務、交通設施等佈局,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