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建築垃圾處置新規”明年起實施,裝修扔垃圾,難題怎麼破?
來源:北京日報 2022-11-15 19:11:49
建築垃圾如何妥善處理,最近有了新説法。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市發改委等10部門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於2023年1月1日起實施。
筆者實地走訪發現,市民對處置建築垃圾實際感受不一,有些小區做得不錯,有些小區還有待改進。
收費模糊
裝修一次房子,交了三筆清運費
“説是裝修垃圾産生者將承擔處置費用,我發現北京早就這麼做了,不花錢是沒人幫你清運垃圾的。”小陳最近在裝修,他也看到關於《意見》的新聞。
裝修開始前,小陳先到物業報備。物業告訴他,小區可以代為處理建築垃圾,需要業主自己把建築垃圾拉到小區的暫存點,再由物業統一協調運力,將垃圾運走。這一項垃圾清運費,每平方米9元,物業按照小陳家房子的建築面積,共收了450元。
交完第一筆錢,小陳又諮詢了裝修隊,可否把建築垃圾送到暫存點。對方拿出裝修合同,合同裏有一條——處理建築垃圾,按照房子的建築面積收費,每平方米5元——小陳的房子建築面積50平方米,按照合同,未滿70平方米,按照70平方米算,因此這一項,小陳要交350元。不過,合同裏還註明,裝修隊只負責將建築垃圾清理運輸到距離房子100米以內的暫存點,超過100米,就要業主再找人幫忙。
一共交了兩筆共800元後,小陳將建築垃圾歸攏到編織袋裏,小區保安又介紹來一輛貨車,司機稱可以幫忙將垃圾運走,按袋收費,每袋6元。小陳家的垃圾約200袋,收了1200元。
算來算去,小陳一共交了三筆錢,總計2000元,才完成建築垃圾清運。“我覺得有點稀裏糊塗的,反正人家説什麼就是什麼,就不能交一筆錢解決嗎?”
當然也有一筆錢就解決的,在東五環外的某小區,物業按照房屋建築面積一次性收取清運費——低於70平方米,收取3500元;70至90平方米,收取4500元;90平方米以上,收取5500元。物業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繳納了這筆錢,從裝修開始到結束退場,産生的所有建築裝修垃圾,都會有專門的人員和車輛負責運輸消納處理。
選址難題
暫存點建誰家門口,都有人不樂意
豐台區的怡錦園小區,位於四環的西南角上。10月23日,小區1號樓居民無意中看見樓前綠地有施工的跡象。後經詢問,才得知物業要在此建設建築垃圾暫存點。此事很快吸引了1號樓居民的注意,很多居民認為施工位置侵佔了綠地,且有堵塞消防通道之嫌。
筆者上週末實地探訪時發現,工地暫時處於停工狀態。此處緊鄰的小區東北角,確實為消防通道。但由於工地佔用的是小區內部道路邊的綠化帶,所以看起來並不影響交通。
居民老張告訴筆者,物業、社區和街道曾到現場與居民溝通,筆者就此事聯繫了物業和社區,對方均表示工程暫時停工,由街道最終決定是否推進。
通過老張展示的資訊,街道曾表示,建設建築垃圾暫存點是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18]5號),且經過現場巡視,未發現堵塞消防通道的情況。同時,街道將要求物業進行入戶調查,如果大多數居民都同意的話,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建設。
在1號樓一樓的櫥窗內,張貼著小區業委會和物業聯合發佈的意見徵詢結果公示。其顯示在10月29日到11月2日進行的書面問卷中,小區共1190戶居民,有993戶參與意見徵詢,828戶同意在小區東三門處修建建築垃圾暫存點。
老張回憶,小區原先的建築垃圾暫存點在別的樓前,不知何故撤除了,今年10月23日才發現要改建到1號樓前。“我們認為,這個暫存點的選址、設計、施工等方案,應該在開始施工前公示出來,徵求小區居民的意見。”
他和1號樓的很多鄰居,並不反對小區設置建築垃圾暫存點,但是認為此事程式上存在瑕疵,“如果是事先徵詢民意,選擇一個多數人能接受的地點、設計、施工等方案,我們也不反對。”
典型樣本
選用有資質轉運企業,實現垃圾不落地
豐台區嘉園一里潤景家園小區共有4棟樓,600多戶居民。建築垃圾投放點距離居民樓10米,面積約15平方米,容積約30立方米。此前,這裡就是小區居民的固定垃圾站,面積較小且是露天,缺少必要防護。從2020年10月前後,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大背景下,小區物業和居民協商,將此處改造升級為了密閉式建築垃圾投放點和大件垃圾投放點。
“對居民、對我們都挺方便的。這都是一些鏟掉的地板,水泥塊等,我們裝好袋子直接一趟趟推過來就行了。”裝修工人劉姐正把四五袋水泥塊、地磚等裝修垃圾投放於此。
小區物業公司管理負責人張夏陽介紹,依據房屋面積大小等因素,物業會與居民協商預估將要産生建築垃圾的車數,以及大概費用。“每車約1300元,包括了運輸費、消納費等。居民先交預估費用,最終多退少補。”
一旦備案簽訂了合同,裝修工人就可以進場施工,將建築垃圾裝袋運往固定的垃圾投放點。“我們這個投放點是密閉式的,帶鎖的,平時有人管理看護。裝修工人需要倒垃圾時,我們就負責開門和幫著搭把手傾倒。”張夏陽説,約30立方米的投放點,並非是堆滿了建築垃圾才運走,主要依據的是現場垃圾的預估重量,“垃圾不落地。夠一車約4噸的重量就運走,基本是2到3天運輸一趟。”
如今,改建擴容後的建築垃圾投放點裏,裝了一袋袋的磚頭瓦塊、水泥、沙子、瓷磚等等垃圾。堆好摞穩後,物業工作人員就用一張彩色篷布嚴密遮擋,等待重量足夠,就直接聯繫有備案資質的運輸方。而後再由運輸方將其運到位於南苑鎮北馬中路和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處置點,進行綜合利用處置。
“按照市城管委的要求,每個生活小區必須建有建築垃圾暫存點,一個社區要有一個大件垃圾暫存點,並且有序碼放。”馬家堡街道環境辦科長張奇説,如今街道下轄的居民小區,基本都實現了這個要求,個別規模比較小的小區,則是和周邊小區共用建築垃圾暫存點。街道層面不承擔轉机或轉存建築垃圾的功能,所有建築垃圾都是直接拉到有資質的處理點,再進行後續的處理利用。
建議
以實踐經驗推進垃圾處置管理
有的小區即便有固定的暫存點,也會出現建築垃圾隨意堆放在空地的情況。對此,垃圾分類專家徐源鴻表示,在建築垃圾處置方面,北京市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有的小區空間大、堆放設施好,有的小區空間小、堆放設施弱,甚至露天堆放。”在清運價格上,因為涉及到樓層高低、有無電梯等因素影響,暫時也沒有統一的價格。只有大致的區間,清運收費,每裝滿一輛小貨車大約收1000到1400元。在迴圈利用方面,目前建築垃圾主要是粉碎後重新製作成建築材料,迴圈利用技術還有待提高,市場對此類建築材料的認可也有限。
在《意見》發佈後,北京市的建築垃圾處置,將進入新的時期。針對小區內設置建築垃圾暫存點的問題,他表示:“就像垃圾桶、公共廁所、垃圾焚燒廠等設施一樣,存在一個‘鄰避效應’。大家都知道有用,但又不想建在自己家附近。”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建築垃圾處置的實踐中,更耐心、更科學地推進。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