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9月65城新房線上均價微跌,鶴崗活躍度漲近10倍

來源:中新經緯 2022-11-03 13:47:08

11月2日電 近日,58同城、安居客發佈2022年《10月國民安居指數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10月全國重點監測的65城新房線上均價為17588元/㎡,環比微跌0.02%。近期因房價低而走紅的黑龍江省鶴崗市,10月份在該平臺的線上活躍度上漲近10倍。

新房市場:鶴崗活躍度提升近10倍

具體來看,新房市場方面,報告顯示,10月全國重點監測的65城新房線上均價為17588元/㎡,環比微跌0.02%,65城中有24城新房線上均價環比上漲。

從主力城市的新房線上均價來看,一線城市中,深圳新房線上均價為61857元/㎡,北京為48671元/㎡,上海新房為47743元/㎡,廣州為33596元/㎡。新一線城市中,杭州新房線上均價為28230元/㎡,南京為27692元/㎡。

從新房的線上房價來看,長三角依然延續了較好的企穩態勢,包括上海、南京、寧波在內的一二線城市都有超過1%的價格上漲。常州、昆山、南通、無錫、嘉興也延續了持續上漲的勢頭。沿海省份的復蘇情況要好于內陸,包括煙臺、廈門、青島、溫州等城市都呈現線上價格不同程度的環比上漲。

58安居客房産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長三角樓市的韌性從供需兩端都可以看出,房企在長三角這幾年都是重點佈局區域,長三角區域的商品房成交量也佔到總成交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從需求側來看,線上找房熱度10月亦有一定回升,尤其在國慶期間的表現更為明顯。

報告顯示,10月期間,全國的新房找房熱度與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不過分區域來看,一線城市新房找房熱度環比上漲2.2%,其中上海、廣州、深圳新房找房熱度環比上漲。從全國範圍來看,三亞、貴陽、成都、嘉興、郴州、海口等城市的找房活躍度較高。近期因房價低而走紅的城市鶴崗,在58同城、安居客平臺的線上活躍度上漲近10倍,同樣的新晉網紅城市阜新,活躍度也上漲了四成。

從信心表現來看,10月購房者信心指數為99.8。有40.3%的購房者認為11月房價走勢將基本持平,27.5%的購房者認為11月樓市成交套數環比將上漲。

二手房市場:三四線城市開始觸底反彈

報告顯示,10月全國65個主要城市二手房掛牌均價為16696元/㎡,65城中有23城二手房掛牌房價環比上漲。

從主力城市的二手房掛牌均價來看,一線城市中,北京二手房掛牌均價為59620元/㎡、深圳為57382元/㎡、上海為56107元/㎡、廣州為34095元/㎡。新一線城市中,杭州二手房掛牌均價為34557元/㎡,南京二手房掛牌均價為26042元/㎡。

報告指出,從全國範圍來看,部分三四線城市開始出現觸底反彈,包括紹興、昆山、惠州、佛山都有1%以上的漲幅。三四線房價的上漲説明一些政策在城市已經産生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公積金和信貸的組合更是産生了明顯的拉動作用,樓市底部震蕩過程中,政策的作用力對樓市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新增掛牌房源量方面,三亞、貴陽、成都、大連、溫州等城市的二手房新增掛牌房源量漲幅較高,其中三亞環比上漲超過3倍,貴陽環比漲幅達到140.6%。

報告顯示,2022年10月經紀人信心指數為96.1,環比上漲0.9%。“這已顯示出行業對於後市信心不斷增強”,張波表示,隨著國內穩經濟所有政策和接續政策效能不斷釋放,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四季度經濟將不斷向好。

報告分析稱,9月份以來,中央多項政策集中出臺,降低購房者置業成本,繼續支援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交樓資金逐步落位,穩市場、穩預期的導向更加明確。在樓市政策不斷發力作用下,張波認為,11月樓市預計仍將維持波折向上的態勢,房地産行業景氣度很可能穩步加快改善,樓市穩定中整體向好的大趨勢不變。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報告:9月65城新房線上均價微跌,鶴崗活躍度漲近10倍
來源:中新經緯2022-11-03 13:47:08
11月2日電 近日,58同城、安居客發佈2022年《10月國民安居指數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10月全國重點監測的65城新房線上均價為17588元/㎡,環比微跌0.02%。近期因房價低而走紅的黑龍江省鶴崗市,10月份在該平臺的線上活躍度上漲近10倍。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