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擬推出個人房貸商轉公政策,採取先還後貸的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 2022-09-22 14:10:53

為減輕繳存職工家庭購買自住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生活壓力,9月21日,河南省洛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公開徵求〈洛陽市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是指符合公積金貸款條件的職工,向洛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將尚未結清且已辦妥房屋所有權證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商貸)轉為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公積金貸款)。商貸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購買自住住房時,以其所購住房為抵押而向銀行申請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不包含住房公積金和商業組合貸款、住房公積金轉商業貼息貸款)。

辦法明確,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採取先還後貸的方式予以辦理。即已辦理商貸的職工向中心申請商貸轉公貸款,經中心同意後,職工以自籌資金還清商貸並辦理相關手續後,中心再發放商貸轉公積金貸款。

商貸轉公積金貸款額度按洛陽市現行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方式計算且申請額度不得超出商貸剩餘本金(取千元以上整數)。

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期限按洛陽市現行公積金貸款政策執行,且商貸已還款期限與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期限之和,商品房不得超過30年,二手房不得超過20年。

申請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應符合洛陽市現行的公積金貸款有關規定,同時還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借款申請人須為商貸的借款人或配偶(配偶應為本套住房共有産權人)。

(二)借款申請人的商貸尚未還清。

(三)所購住房已辦妥《不動産權證書》或《房屋所有權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

(四)所購住房僅為原商貸銀行設定抵押權登記且未設定其他抵押事項。

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業務應當實行額度管理的原則予以開展。具體額度為:每年年初根據年度資金使用計劃的30%份額均分至每月,按月進行業務受理,當月額度使用完畢後,輪候至下月受理;當月額度節余資金,自動順延至下月累計使用。

洛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表示,當洛陽市公積金貸款個貸率連續三個月低於85%(含)時,開展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業務,個貸率連續三個月高於95%(含)時,暫停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業務。當上級公積金政策發生調整或洛陽市房地産市場形勢發生變化,中心可在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的決策指導和授權下,適時開展和暫停商貸轉公積金貸款業務。

今年5月1日,洛陽市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個人最高貸款金額調整為55萬元,夫妻雙方、青年人才最高貸款金額調整為65萬元。加大對第二套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改善性住房的支援力度。二手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不再設置房齡年限範圍,統一按照20%執行。

同時,加大住房融資信貸支援。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對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20%;對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的,執行首套貸款政策;對擁有一套住房且未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為30%。

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大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力度,促進貸款利率適當下行。鼓勵開發針對“新市民”住房按揭貸款産品,靈活設置準入門檻、信用評級、擔保方式、貸款額度等條件,促進貸款利率適當下行。對區域優勢明顯的二手房貸款房齡調整為30年以內。

此外,河南省洛陽市近期出臺了商品房契稅繳納政府補貼辦法。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洛陽城市區範圍(不含孟津區、偃師區,下同)購買新建商品房(以購房合同簽訂日期為準,不含二手房),在房管部門取得網簽合同,但尚未繳納契稅的購房者,且在2022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間繳納契稅(具體時間以契稅完稅憑證填發日期為準),按照繳納契稅總額20%的比例給予補貼。契稅補貼採取“先徵後補”的方式,每套住房只能享受一次補貼。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河南洛陽:擬推出個人房貸商轉公政策,採取先還後貸的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2022-09-22 14:10:53
為減輕繳存職工家庭購買自住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生活壓力,9月21日,河南省洛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公開徵求〈洛陽市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