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至4.1%

來源:揚子晚報 2022-08-23 10:45:08

降息了!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為3.65%,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3%,下調15個基點。南京有買房人立馬算了筆賬,按貸款200萬、期限30年、等額本息還款估算,利率下調15個基點,相當於每月減少月供支出約177元,30年內共減少利息6.37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祚波  見習記者 王燦

今年5年期以上LPR已下調35個基點

對於新發放的貸款,疊加央行5月15日發佈的首套房貸利率可在LPR基礎上減20個基點的下限,若所在城市執行這一下限,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至4.1%。二套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LPR加60個基點,最低可為4.9%。對於已經辦理過住房貸款的居民,如果選擇了利率隨LPR浮動,也可以在購房人與商業銀行合同約定的利率重定價日後調整。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份5年期以上的房貸利率下調5個基點,從4.65%降為4.6%,並一直保持至5月;5月的房貸利率再次下調15個基點,降至4.45%;8月22日則再次下調15個基點,降為4.3%。由此看來,今年以來5年期以上LPR已下調35個基點,而1年期以上LPR則累計下調了15個基點。

作為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LPR已逐漸替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貸款利率定價的“錨”,每月定期發佈。LPR調整有較強的方向性和指導性,LPR下行可帶動企業融資實際利率下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金融機構發放短期貸款時,利率定價一般參考1年期LPR;發放中長期貸款,比如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固定資産投資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等,參考的是5年期LPR

百萬房貸每月能省近90元

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調,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將會産生影響,最直接影響在於購房成本下降。按貸款金額100萬元、期限30年、等額本息還款估算,平均每月可減少月供支出將近90元,未來30年內共減少利息支出將近3.2萬元。

南京市民侯先生告訴記者,房貸利率的下調對於普通買家來説,是實實在在的“降門檻”。他跟記者算了筆賬,按照貸款200萬、期限30年、等額本息還款來計算,之前5年期以上LPR為4.45%的時候,他的月供超過萬元為10074元,而此次下調了15個基點,月供將為9897元,每個月可以少還177元,而且總利息也減少了6.37萬。

侯先生還表示,今年以來不但房貸利率下降了,樓市政策調整也是“動作”頻頻,不僅擴大了非限購的範圍,放寬了限售時限,在公積金、稅費補貼等方面也出臺了諸多利好政策。“對於剛需買家來説,降低購房成本是刺激出手的最關鍵因素”,有買房人如是説。

房貸利率降至歷史最低水準

另外,4.1%的房貸利率也是1998年央行出臺《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以來的歷史新低,低於2008年12月的4.158%。當時,五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5.94%,央行允許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即按5.94%×0.7=4.158%的利率發放房貸。

南京地産界人士告訴記者,降低住房貸款利率反映出刺激房地産市場需求的意圖,在今年8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指導作用,支援信貸有效需求回升,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該人士認為,目前房地産市場的需求相對偏弱,通過持續降低住房貸款利率,有利於降低住房購置成本,從而刺激出手需求。

剛需剛改們出手時機到了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各地樓市政策持續調整,客觀上減輕了購房者的買房壓力,包括降首付、降房貸利率、鬆綁二手房限售、鬆綁限購等政策,可以為樓市復蘇增添動力,從而扭轉近期房地産交易的頹勢。

就南京房地産市場而言,上周(8月15日-21日)的新房認購量為1076套,環比上漲6%,成交量903套,環比漲幅達到12%。而根據以往降息後對樓市的刺激作用來看,南京房産交易會出現一波小幅上漲,只要房源供應跟得上,8月樓市的“翹尾”行情可期,對於“金九銀十”的銷量也會有拉抬作用。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部分買房人對於利率是否會繼續下調仍有期待,業內人士指出,與全球主要國家的房貸水準相比,中國的房貸利率仍有下調空間,不過目前無論是就樓市政策、房價水準,或是買方市場的格局而言,剛需剛改類的買家不僅可以挑選到合適的房源,在價格上也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可以趁著眼下南京8月份最後一波開盤潮來臨之際,選擇合適的房源汰舊換新。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至4.1%
來源:揚子晚報2022-08-23 10:45:08
降息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