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何時發生不定 面臨“兩大挑戰+兩大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2-06-01 11:36:07

中國網地産訊 近日億翰智庫發佈行業研究《並購是否會頻發,行業是否會出現新的拐點?》。研究指出,當並購開始頻繁,大範圍的發生時,行業是否會有新的拐點出現?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可能更需要清晰認識到當前並購行為發生所將面臨的兩個不確定性和挑戰:

其一、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此處的政策主要指具體針對於並購端的政策,當前針對於並購端的政策主要有並購貸,包括並購貸不計入三道紅線指標計算、優質房企並購項目融資支援等,也已有招商蛇口、美的置業、碧桂園等等多家房企成功發行並購債券,或獲得並購貸額度。而目前對於並購的支援也僅限於此,而這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存在,如並購貸款的支援力度到底有多大、總量有多高、貸款利率有多低等等。當前環境下,不僅僅民營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優勢相對明顯的央企國企業也並非完全輕鬆,短期內風險或可控,但更長期內,企業是否承受更大的壓力都難保證,所以對企業而言,盡可能保證企業的經營安全是重點關注,若無更強有力的政策輔助和支援,企業本身而言,未必有較多的意願去做並購。

其二、並購標的品質的不確定性。房企普遍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所以有一定出售資産的意願,並購市場上並不乏高品質的資産,也不乏低品質的資産,更需要有更精準的判斷和篩選。並購市場涉及交易雙方,資訊不對稱性客觀存在,所以,並購方式未必是房企增加資源與擴充儲備的最佳選擇。

其三、公開土地市場的挑戰。當房企暴雷事件頻繁發生時,房企負面連鎖反應頻繁發生,最終將房企引致“四面楚歌”的境地,各方均謹小慎微,唯恐遠離地産企業速度不夠迅速而被拖累,及時快速脫身或為最佳之策。當各方開始主動避開房地産企業,房企壓力日升,隨時都面臨生死之戰,稍有不慎,便有滿盤皆輸的風險。企業迫於無奈,開始在土地投資上做退縮,開始躺平,開始不參與,土地市場表現出非正常狀態,流拍率走高,無生機可言,為扭轉土地市場頹勢,政府開始對土地出讓做調整,從土地價格和土拍規則上向企業釋放有利信號,企業拿地利潤情況開始出現改善,而且相比于並購市場,優勢或更為明顯,這就促使房企更多傾向於在公開市場獲得土地,這對並購行為的産生也將是個挑戰。而且無論是從2021年下半年房企拿地,到2022年房企公開市場拿地情況,央企國企仍在主導,城投仍或多或少扮演著托底角色,所以即使土地端已有明顯的利好信號存在,企業也並沒有過多拿地的意願和能力,更談不上去做並購。

其四、市場行情演變的挑戰。市場行情不好,大家都有明確清晰的感受,到4月,市場仍沒有明顯的改善跡象,房企銷售業績仍處在持續下行通道,業績兌現困難,企業經營端壓力更甚,順暢發展的道路被阻滯,外部融資決定短期是否活著,內生融資(銷售回款)決定房企能否活的久,短期內活著是基礎,活的久才是根本追求。

眼下的行情來看,即使外部融資有所改善,最大可能也僅僅是定向的,階段性的改善,不可能長久的全方位的融資放開,房企長久可依託的發展基礎只能在銷售業績所能帶給企業的助力,倘若市場行情遲遲未能有所改善,即使是資金壓力並不明顯的央企國企都難以發展順暢,更無需再提及並購,行情走勢或是並購行為發生的最大挑戰之一。

對於未來並購行為會不會集中的、大範圍的産生,答案未必肯定,但是無論是政策端,還是市場端的改善都預示著並購行為大概率發生在項目層面,而非企業層面,即使政策有扶持,企業有能力,資本有意願,最終的選擇也只在優質的項目上,政策不太可能會直指企業救助,以項目為單位的並購將會是大勢所趨和必然定局,因為項目更關乎民生,關乎消費者,關乎社會。

而且,從當前的環境來看,並購行為大範圍的集聚性發生的基礎仍不具備,難度也相對較大,而且單一的並購行為或也並不能導致行業拐點的到來,並購也只是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補充資源和化解風險的方式。

(責任編輯:王佳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並購何時發生不定 面臨“兩大挑戰+兩大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2-06-01 11:36:07
近日億翰智庫發佈行業研究《並購是否會頻發,行業是否會出現新的拐點?》。研究指出,當並購開始頻繁,大範圍的發生時,行業是否會有新的拐點出現?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可能更需要清晰認識到當前並購行為發生所將面臨的兩個不確定性和挑戰: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