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海河天地 引領商業新形態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2-05-26 16:43:09

首創城發 合XIN合力 與CHENG同XIN

2022年,複雜多變的世界格局、全球經濟形勢以及不確定性叢生的疫情,給明朗的前路加注諸多未知、雲翳和挑戰,當此之際,越是困難,越要堅定向前,衝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就是同XIN合力!首創城發天然承載著社會民生責任,以“城”為核,與城市共進,構建緊密命運共同體,是首創城發新階段的目標,也是初心。

首創城發華北區域 促進城市欣欣向榮

首創城發華北區域傳承首創精神,踐行首創集團城市開發建設和城市服務運營主體功能作用,共同促進社會、城市欣欣向榮發展,在商業産品賽道上,助力城市經濟增長。

海河天地 鋒芒閃耀 立足津門商業

在天津商業市場的發展進程中,首創城發華北區域垂范新型商業形態,力求從産品供給側進行産品創新,促進天津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海河天地商街究竟有何魅力,讓商業經營者競相爭藏,2022年4-5月,完成銷售額約1億元。

第九灣區 無限比鄰 海河天地承世界

海河天地擇址海河上灣發展帶——世界第九灣區、津門源起之地,運河修開、漕運興旺,商業基因早已深刻於此,城市百年變遷,海河舊貌新顏,如今已成為市商務局官方認證的七大商圈之一。豐沛的社會資源、出色的城市風貌、加之首創城發本身強大的造芯能力,這裡必然成為城市中芯。

 _中國網地産

(天津之眼實拍圖)

居央見首 迭新城市 TOD生態之上複合商業街區

雖然天津有很多建設在地鐵站點之上的商業,但是以城市交通運力為導向的綜合開發項目卻很少,海河天地則成為了首創城發在津少有的TOD生態之上的複合商街項目。通過TOD模式的合理規劃,既能實現對土地的高效利用,又能優化公共交通,緩解城市擁堵,還能建成一個城市綜合體,形成商業聚集效益。

作為城市迭代更新的産物,TOD項目開發模式有著1+1>2的增值效應。相關數據顯示: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成熟的“交通便利物業”價格平均高於同片區、同等類型物業30%以上,而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地鐵沿線商鋪出租率也基本都達到了100%,全國地鐵附近的商鋪租金水準比平均值高75%左右。

 _中國網地産

(海河天地效果圖)

百變業態 人如潮涌 積澱商業價值

商業作為城市的符號之一,其形態模式變化,代表著不同時代的發展浪潮,也反映著消費群體的喜好變化。內卷之下的商業空間不再只承擔單一的消費功能,而是被賦予了人們生活社交等多元空間向外延伸的深層含義。

商業空間作為承載消費行為的載體,在當代激烈的競爭之下,差異化、個性化及文化內核,已經成為評判其是否具有商業價值的標準之一。

海河天地商街具有多元化業態經營屬性,根據周邊人群特性,打造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消費需求的教育主題“學子街”,針對辦公白領一族以及中高端居住區的餐飲業態集群—“哏兒都味道文化街區”等等。 針對消費升級後的需求,規劃了商餐文體創多元業態,場景式、沉浸式體驗的功能,以此來進一步滿足消費者。

 _中國網地産

(海河天地打造示意圖)

在産品形態上,海河天地二期産品設計建面約21-174㎡純一層鋪、建面約20-139㎡的純二層鋪,以應對不同業態、不同規模的商業需求。

_中國網地産 

(商鋪業態意向圖)

 _中國網地産

(商鋪業態意向圖)

_中國網地産 

(商鋪業態意向圖) 

所謂商業街區,輻射的是區域消費人群,但基於港鐵商業MALL的加持,未來或可囊括一座城市的消費人群;地鐵6號線上蓋,往來人潮如織,是商業集群均嚮往的理想地段。

 _中國網地産

(海河天地效果圖)

行穩致遠 共赴未來

城市更新升級是首創城發集團錨定新藍海、積極佈局的第二增長曲線。TOD等智慧、綠色、低碳理念將繼續發揮首創先發優勢,提供獨特的一體化綜合服務方案,創新城市價值,助力城市界面的煥新升級,獲取品牌長週期穩定收益,與城市共興、共欣,與CHENG同XIN ,共赴未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廣告資訊,由廣告主授權中國網地産發佈,文中觀點僅供讀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楊帆)
網站無障礙
首創·海河天地 引領商業新形態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2-05-26 16:43:09
首創城發天然承載著社會民生責任,以“城”為核,與城市共進,構建緊密命運共同體,是首創城發新階段的目標,也是初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