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綠地控股發佈了2021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
2021年,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的嚴峻複雜形勢下,綠地準確研判宏觀經濟及行業變革形勢,持續推進企業轉型,有力有效應對各種外部環境挑戰,實現了“三穩一降一優”的總體成績。一是發展穩。在大幅降負債的前提下,企業發展仍然保持了總體穩定。二是預期穩。房地産、基建、金融等主要産業有序推進日常經營,並取得一批成果,穩定了未來發展的預期。三是人心穩。面對外部環境壓力,公司上下始終攜手同行、共克時艱,在綠地精神的引領下保持了昂揚鬥志。四是負債降。降負債的進度超出預期,快於央行監管要求,得到各方積極評價。五是結構優。對資産結構、經營結構、組織結構及人員結構等進行了主動優化,為再出發、開新局打下了基礎。
2021年,綠地在大幅降負債去杠桿的同時,企業經營仍然保持了大局穩定,全年營收保持兩位數增長,現金流持續改善,經營結構、資産品質不斷優化,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得到增強。一是經營業績總體穩定。公司全年營業收入5443億元,同比增長19%;總資産14691億元,同比增長5%;凈資産900億元,同比增長6%;利潤總額17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48元,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7%。二是現金流持續明顯改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622億元,同比增長39%。年末貨幣資金為827億元。三是資産負債結構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使用效率持續提升。年末有息負債餘額降至2406億元,整體平均融資成本5.7%,總體保持低位。四是未來業績確定性穩步增強。通過加強市場銷售及回款,公司年末合同負債及預收款項(主要為房地産業預售金額)4648億元,同比增長10%,為未來業績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2021年,綠地圍繞“三步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堅定不移推進降負債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資産負債結構不斷優化,受到各方積極評價。有息負債的絕對值方面,年末公司有息負債餘額已大幅下降至約2406億元。全年壓降有息負債812億元,自“三條紅線”監管政策出臺以來已累計壓降有息負債1476億元。有息負債在總負債中的佔比方面,已持續下降至約18%。總負債中的最大部分為合同負債及預收款項,較年初增加433億元,佔比達到36%。有息負債的産業分佈方面,房地産業有息負債餘額降至1567億元,佔比65%,基建等穩增長政策鼓勵支援的産業有息負債餘額839億元,佔比35%,總體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息負債的融資渠道方面,主要以銀行融資為主,佔比74%,債券融資佔比17%,信託等非標融資佔比3%。同時,綠地始終按期足額償付境內外債務,與金融機構保持了良好合作。2021年,綠地按期足額兌付了境內外債券總計246億元。此外,2022年3、4月,公司又按期足額兌付總計6.2億美元境外債券。
剛剛過去的2022年一季度,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疫情反覆,多點爆發,對行業正常生産經營造成了嚴重衝擊。綠地圍繞“聚焦、轉型、再造、強體”的主線,狠抓全年工作開局,企業發展保持了大局穩定。自年初以來,公司就層層動員、提早行動,採取多種措施,部署推進房地産、基建、金融等主要産業轉型發展,努力穩定企業經營業績。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9億元,其中房地産業實現營業收入339億元,基建産業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利潤總額4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26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3%;截至一季度末,總資産14046億元,凈資産穩步增長至926億元,資産品質穩步提升。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綠地成立30週年。綠地將把握時代機遇,立足多年來的深厚積澱,充分發揮産業協同、綜合經營的資源優勢,用好用足國有品牌、市場機制的動力活力,堅定不移推動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向著更高發展品質和更好發展水準邁進,努力實現“再出發、開新局”。
總體工作方略上,綠地將圍繞“聚焦、轉型、再造、強體”的主線,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邁上新的臺階。聚焦,即對資源配置實施戰略性重組和聚焦,推動優勢資源向優勢産業、優勢區域和優勢團隊集中。轉型,即以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轉變思想觀念,轉變考核機制,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推動轉型升級,謀求高品質發展。再造,即適應新的時代條件,推動商業模式、組織架構和人才團隊重塑再造,增強內生發展動能。強體,即苦練內功,強身健體,重點推動資産品質、管理水準、企業文化強化提升,夯實加固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具體産業發展上,綠地將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提品質、控風險”,確保主要産業發展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房地産業,轉變發展方式,苦練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回款為核心,推進存量去化;圍繞重點項目,保竣工保交付;調整開發模式,優化區域佈局;提升産品品質,強化運營服務。基建産業,穩增長、優模式、調結構,促進高品質發展。金融産業,適當傾斜資源,推動轉型升級,做強做優。消費等其他綜合産業,進一步推動轉型調整。
張玉良同時表示,當前上海正處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綠地集團作為上海市屬國有控股企業,在抗疫與發展“兩手抓”方面均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擔當。一方面,公司依託自身在工程建設、酒店服務、商業零售等領域的專業優勢,全力投身上海疫情防控攻堅戰,在方艙醫院建設、隔離酒店保障、民生商品保供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另一方面,公司全力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相關工作部署,積極推動復工復産。
産業發展詳情
1、2021年
房地産業主動作為,以現金流管理為核心統籌全局,狠抓銷售去化、資金回籠、竣工交付“三大攻堅戰”,取得良好成效。促銷去化成效顯著,回款品質持續提升。全年合同銷售金額2902億元,銷售面積2327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2500元/平方米。回款創新高,達到2772億元,回款率96%,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銷售結構不斷優化,住宅銷售金額佔比77%,商辦佔比23%。圍繞重點項目保竣工保交付。全年新開工1549萬平方米,新增有效供應1361萬平方米,竣工備案2592萬平方米,完成交付2723萬平方米。全力以赴保已售項目竣工交付,濟南、嘉興、汕頭等多地一大批重點項目保質保量完成集中交付。多項重大工程取得節點性成果,徐州、西安等會展項目陸續交付運營,武漢綠地中心等基本建成,西安時空之門推進為全運會開幕作出貢獻,杭州雙塔、濟南國金428、西安絲路498、成都468等超高層地標有序推進。力求實效推進技術研發。圍繞“促銷、降本、提質”,通過技術優化促進存量去化。一批快速可見效的産品品質技術標準落地實施,推出幸福廚房、全屋智慧等一批具有引領性的産品。全年獲得國家級、省市級和行業權威機構獎項200余項。審慎實施項目投資拓展。項目拓展聚焦品質提升,全年共新獲取項目45個,新增土地面積413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902萬平方米。總土地款412億元,總貨值近1300億元,平均樓面價約4500元/平方米,當年實現現金流回正項目13個。按計容建面計算,約75%為住宅;按貨值計算,約50%位於一二線城市。加快海外業務輕資産轉型。“去化、減量、處置、變現”等核心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推動多個海外項目竣工交付並回款,累計回籠資金超過37億元。
基建産業推動業績增長,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成為穩健發展的重要支柱。經營業績穩中有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14億元,同比增長33%。廣西建工、貴州建工、江蘇省建、西安建工等龍頭成員企業,指標完成率較高、增速較快。市場拓展穩中提質。嚴控投墊資項目,防範上游房企及地方債務風險傳導,按照“資金有保障”的原則,落地了一批重大項目,全年新簽合同7155億元,同比增長17%。項目品質明顯提高,包括合同額131億元的明港至雞公山高速公路、高338米的南京超高層項目、深53米的杭州西湖景區停車位工程等。行業影響力持續提升。綠地大基建成功躋身“ENR全球承包商250強”第9名。承建的一批項目有力推進,蘇州國際會議酒店鋼結構廊橋打破亞洲紀錄,西安馬術中心為全運會作出貢獻等。項目管控水準明顯提升。綠地“大家採”平臺累計上線金額突破3300億元,為降低採購成本和開展供應鏈融資奠定了基礎。科技水準進一步提高。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推進“平臺+合夥人”組織體系建設,創新了一批商業模式,落地了一批項目。
金融産業推進轉型發展,資本運作成效顯著。引戰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年完成利潤總額21億元。綠地數科40億元引戰順利收官,先後引入多個優質戰略投資者。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推進。新加坡數字銀行獲得監管部門正式頒發的牌照。A、B、C三大數字化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序推進債權、股權等基礎業務經營。
其他綜合産業穩健經營,抓住行業契機實現業績躍升。商貿産業。成功參與第四屆進博會,組織了32國220個品牌參展,展覽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參與首屆消博會,組織了36國188個品牌參展。提升貿易港平臺能級,成功打造“進博商品集市”業態。與巴西美利華等合作,推進國際貿易業務。酒店旅遊産業。酒店業務,全力創收,積極推動部分酒店資産處置變現。旅遊業務,把握建黨百年契機,發力紅色旅遊。會展業務,紮實推進會展場館籌備及運營。康養及科創産業。推進市場化、輕資産的商業模式,醫療健康品牌“綠地優康”正式發佈。能源産業、汽車産業。抓住市場機遇,業績大幅增長,利潤創出新高。
2、2022年一季度
房地産業穩步推進銷售去化、交付攻堅、現金回籠,持續推動轉型發展。全力推進銷售去化。一季度合同銷售金額308億元,銷售面積299萬平方米,回款400億元,回款率130%。聚焦重點實施交付攻堅。大力推進復工復産及竣工交付。一季度新開工59萬平方米,新增有效供應97萬平方米,竣工備案166萬平方米,完成交付177萬平方米。狠抓現金流及資金統籌。強化考核掛鉤,提升銷售回款率,抓逾期應收款清收,抓按揭回籠。
基建産業早部署、早啟動、搶開局,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優模式。推進復工復産,狠抓經營業績。一季度,克服疫情困難,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成為穩定經營業績的重要支柱。調整業務結構,拓展重大項目。緊抓中央和地方基礎設施投資發力機遇,推動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及區域結構調整,承接重大基建、公建項目。一季度新簽合同金額1253億元,中標了陽新高速、上海中軍哈工大人工智慧産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強化項目管理,提升科技水準。堅持以重大工程項目為突破口,推進項目精細化管理。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項,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12項。狠抓回款清收,盤活存量資産。常態化狠抓應收賬款清收工作,著力提升回款率。
金融産業穩健發展,轉型升級。紮實推進債權投資、股權投資、資本運作等三大基礎業務,一季度實現利潤總額3億元。優化業務結構,推進綠地數科上市工作。推進新加坡數字銀行開業,推動貴交所轉型為貴州綠色低碳交易中心。
其他綜合産業克服疫情影響,努力穩定正常經營。商貿産業。統籌推進抗疫保供與業務調整優化,擴大民生剛需商品供給的同時,加快打造以貿易港為龍頭的商貿産業鏈。酒店旅遊産業。截至一季度,在全國範圍內共有隔離酒店24家,累計接待隔離留觀人員超過20萬人次。抓住疫情影響之外的窗口期,推動酒店、旅遊、會展等業務正常經營。能源及汽車産業。在保證經營效益的基礎上,保持穩定發展。其中,能源産業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16%,利潤總額2億元,同比增長218%。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