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成安心之選

來源:經濟日報 2022-04-27 11:03:47

要進一步提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居住體驗。這不僅需要提升房屋品質,優化周邊環境,更應注重完善租賃住房的配套設施,以及推進租購同權,使廣大租房者能享受到更均等的公共服務資源。

近日,保障性租賃住房發行基礎設施REITs産品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關項目已經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為全國首個正式申報的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項目,意味著金融支援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REITs即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是以不動産為底層資産的標準化金融産品。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和減輕企業資金壓力,通過增量資金、盤活存量土地和資産,可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正式發行後,能為更多企業提供參照和模型,更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提振發展信心,同時,探索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運作新模式,對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推動建立租購並舉住房制度有重要意義。

近日,各地還不斷傳出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消息。成都市2022年首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開租,這一項目位於成都高新區,房源總數246套,租金為周邊市場平均租金的九成,均為50平方米左右的一室一廳戶型。“十四五”期間成都計劃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30萬套。北京市今年商品住宅用地與租賃住房用地數量相當。擬供租賃住房用地的87宗中,近八成將用於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北京市近日還相繼出臺了《北京市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方案》和《北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2022年北京保障性租賃住房青年公寓對接工作將率先從新畢業大學生開始試點,首批4個青年公寓項目面向2022年應屆畢業大學生,試點房源共653套近1000間。

這些跡象表明,我國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正在提速。今後,國家住房保障體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為主體。作為我國住房保障體系頂層設計中三大類住房中的一類,旨在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成為重中之重。按照計劃,“十四五”時期,40個重點城市將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650萬套,預計可解決1300萬人的住房困難。

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將為住房消費發展提供支撐,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其中明確,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住房消費是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我國房地産市場售賣一條腿長,租賃一條腿短。隨著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持續推進和住房租賃市場不斷完善,住房租賃消費需求將日益旺盛。大城市的高房價會讓很多較早購房的青年人背負沉重資金壓力,而適當、安全和負擔得起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可以讓他們更輕鬆解決居住問題,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內需。

未來,我國房地産市場分化或日益明顯,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供需矛盾仍將十分突出。租住保障性租賃住房能讓初到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人慢慢攢錢購房。因此,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有助於穩定房地産市場預期,合理釋放購房需求,緩解房價上漲壓力。

從長遠看,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還須進一步從供需兩端發力。供給端,應提升多方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支援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同於傳統房地産開發,發展住房租賃往往前期投入高,回報週期長,資金回報率低。為拓寬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資金來源,可通過降低土地、稅費成本,發揮金融支援作用等,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積極性。

需求端,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應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在大城市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能夠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為穩定、長期、可靠的租賃住房,將有利於讓租房成為安心之選。租房者也應樹立長住即安家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住房租賃市場環境。同時,要進一步提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居住體驗,讓他們住得進去,更住得好。這不僅需要提升房屋品質,優化周邊環境,更應注重完善租賃住房的配套設施,以及推進租購同權,使廣大租房者能享受到更均等的公共服務資源。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成安心之選
來源:經濟日報2022-04-27 11:03:47
​要進一步提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居住體驗。這不僅需要提升房屋品質,優化周邊環境,更應注重完善租賃住房的配套設施,以及推進租購同權,使廣大租房者能享受到更均等的公共服務資源。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