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之問|穩增長目標下 房地産“穩定器”托底經濟增速

來源:新京報 2022-04-13 10:35:34

2021年是房地産行業的轉折之年。屢經調控之後,房地産告別了沿用20多年的“高杠桿、高負債、高增長”的“三高”模式,回歸理性的發展航道。在行業面臨調整和陣痛之時,個別房企接連“爆雷”,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雖然2022年樓市政策暖風徐徐襲來,但市場還在回溫的路上。

不容忽視的是,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房地産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對上下游相關産業帶動效應強,對投資和消費影響重大,對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範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因此,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更為緊迫,事關今年中國經濟的“穩”增長。

今年以來,針對樓市、地市、房企、購房者的利好政策不斷出爐,房地産市場不景氣局面有待扭轉。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之下,房地産更是成為穩金融、穩財政、穩民生、穩宏觀經濟的一大推手。

從“灰犀牛”到遏制房地産泡沫化金融化勢頭

過去二十多年,房地産被認為是穩增長、擴內需的關鍵力量,每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房地産都會“挺身而出”。

房地産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緊密,長期穩居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地位,其産業鏈長,一頭連接投資,一頭連接消費,拉動上下游多個行業,直接或間接推動GDP的增長。此外,作為實體經濟,房地産解決了大量就業,而土地出讓金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

保利發展近日發佈的《保利2021-2022年房地産行業白皮書》以數據對房地産的重要性給予了佐證,2021年全國一二手住房合計銷售額超過23萬億元;住房消費帶動了傢具、家電、紡織、裝修裝飾等一系列相關消費,2021年傢具行業規模超8000億,家電行業規模超1.7萬億。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白皮書顯示,2021年房地産業增加值7.76萬億,對GDP貢獻率6.8%,如果將房地産上下游涉及的50多個行業,包括鋼鐵、建材、水泥等,對GDP增長的貢獻可見一斑。而且,在高速發展中的新型城鎮化推動下,房地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有提升空間。

不過,在過度依賴下,房地産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步,“房地産綁架了中國經濟”的聲音開始出現,隨之出現的是高房價、房地産泡沫及系統性金融風險。對此,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從以往來看,房地産之所以出現暴漲,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脫離了居住本來的屬性,甚至金融屬性越來越強,變成了一個投機工具。

2020年,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房地産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此後郭樹清多次以“灰犀牛”來喊話房地産。

直至今年3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郭樹清特別指出,我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狀況趨於改善,房地産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

降負債去杠桿,擠壓行業泡沫

金融主管部門對房地産的態度發生轉變的原因,在於近一年時間裏,房地産調控持續強化,在“三道紅線”“土地集中供應”以及銀行貸款集中度管理下,房企經歷降負債、去杠桿,在擠壓泡沫的同時,遏制了地價和房價的上漲。

不過,在外部環境趨緊和內部調控趨嚴的雙重壓力下,部分房企債務風險暴露。“在房地産領域,曾是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的重災區,甚至出現部分房企爆雷的現象,這應引起高度重視,繼續加大監管,同時研究對策,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最終保持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姚景源如是説。

在當前的環境之下,企業也在尋求穩健的發展路徑。像此前要“活下去”的萬科提出房地産行業進入“黑鐵時代”。

而在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遏制的同時,政策轉向維護房地産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房內容重申“房住不炒”,也首次提到“預期引導”“良性迴圈”“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要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房地産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在國民經濟、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地方財政收入、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都佔有相當高的份額,對於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範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

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要加強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産是支柱産業,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費。此次其重提“房地産是支柱産業”,業內人士認為,信號意義極強,預期調控基調偏寬鬆,利好房地産業。

“穩投資”包括穩住房地産

對於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壓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為突出的關鍵詞,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發展預期目標設定為GDP同比增長5.5%。在姚景源看來,2021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是6%,實際達到8.1%。這樣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而今年GDP要實現5.5%增長有難度,所以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住投資、穩住消費、穩住外需,而穩住投資就包括穩住房地産。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這次會議為房地産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會議提到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應對方案等。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創始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認為,中國的房地産業在經歷了多年迅猛發展之後拐點已現。但2021年房地産行業對GDP的貢獻率由上一年的7.34%降至6.78%。如果房地産銷售、開工保持目前下行的態勢,2022年全年跌幅或在20%以上,這對中國經濟增速實現5.5%的預期目標有很大壓力。

楊再平進一步表示,房地産行業的産業鏈條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若任其下滑硬著陸,輕則可能增加經濟下行壓力,重則可能引發更多房企爆雷,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有必要適當延緩房地産業下行趨勢,減緩其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壓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孫超也強調,穩定房地産是“應對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多重壓力、實現今年GDP增長5.5%左右的目標”繞不開的坎。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需求而設計的GDP5.5%增速,每一項都與房地産有密切關係,房地産的托底支撐經濟增速的作用仍很重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無疑要穩住房地産。因此,2022年房地産不會出現硬著陸,將持續發揮經濟運作中的“穩定器”作用。

事實上,穩房地産不僅是要穩房價,其背後則是穩金融、穩財政、穩民生、穩市場、穩宏觀經濟,彼此相互關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避免陷入“房地産和經濟相互推動下跌的負面螺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促進房地産形成良性迴圈尤為重要。

在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促進良性迴圈已是當下房地産主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相比過去單維度的去庫存、房地産調控,現在更強調系統性、整體性,既要避免政策疊加合成謬誤,也要避免簡單放鬆、任務分解,需要的是各部門協同作戰。

高速城鎮化過程中,房地産“支柱”地位不動搖

在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階段上,房地産業一定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所謂城鎮化高速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大概處於城鎮化率30%-70%的區間。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化率只有百分之十幾,超過30%後,出現與國際經驗高度吻合的現象,最近二三十年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城鎮化和工業化之間形成互動,內在邏輯是使社會成員越來越多地聚居在宜居宜業的中心區域。國家發改委公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

我認為,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基礎上適當抬高至50%左右,可認為是中國真實的城鎮化水準。因為中國大約還有近3億在城市生活、工作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人,沒有取得城市戶口,反映的是由於政府供給能力不足,他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沒有能夠與市民均等化。這一方面是明顯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來完成城鎮化,匹配工業化。

在此過程中,需要多輪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更新換代。建成區要往外擴,新區要開發,將出現更多的中小城鎮,也必然會因城施策地繼續發展大城市,形成更加有經濟和社會影響力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這些將具體表現在國土開發中的不動産形成上,包括工業、商業、住宅等方面的不動産建設與運營,來配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這個不動産概念之下的房地産業,一定是整個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支柱産業。

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房地産行業的發展是必然的結果,內在邏輯就是:之所以認為房地産是支撐城鎮化的一個基礎行業,是因為工業化的繼續推進在中國必然進一步帶來城鎮中心區的聚集效應,提升城鎮化水準而要求房地産開發的配套。至少現在看,未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空間仍相當可觀,沒有理由對房地産業做出悲觀的判斷。雖然前一段時間我國房地産行業的景氣水準下降,但是城鎮化的水準總體來説還在提升,房地産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還是在源源不斷地形成有效供給。

政策趨於寬鬆,應攻堅克難建立長效機制

從整體導向上來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經濟運作維持在合理區間,在大環境上進一步“升溫”已成定局。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房地産政策已走向寬鬆,行業也在修復的過程中。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下半年房地産市場回升會更明顯一些。可以肯定的是,市場會回暖,但是離“熱”還有距離,不會像前幾輪調控那樣出現“過山車”式的冷熱擺動。

希望在這一輪房地産市場預期向好的調整中,隨著市場逐漸升溫,要抓住相關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創新,標本兼治並追求“治本為上”,形成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目前正處在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的時期,政府要避免短期行為,從長期視野下使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真正貫徹中央提出的以建設基礎性制度打造長效機制的指導方針,這是關鍵。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勢必要回到老路上去,治標不治本只會積累矛盾。當然也要意識到,長效機制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拖延肯定會越來越被動。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應是構建以經濟手段為主的調控體系為取向,建設好基礎性制度,使經濟手段可以充分發揮作用,通過制度安排和機制創新來解決一系列現實中的難題。所謂基礎性制度建設,至少包括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資制度和稅收制度,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相互呼應起來。

對於我國的住房制度,已在反覆強調雙軌統籌,一個是政府托底的保障軌(即保障性住房供給),另一個是市場軌(即商品房的供給)。重慶早就提出以保障軌提供40%左右的住房有效供給,深圳也已提出要達到60%的保障房有效供給,能否實現暫且不論,但是雙軌統籌框架是清晰的。相關的改革需要把握好,在地方政府轄區之內,要形成最適合當地的定制化解決方案。而從投融資來看,一定也是雙軌運作,不能僅有商業性融資,還要有政策性融資,兩者相互補充、相互協調。至於相關稅制的改革,需要創造條件把握時機,積極穩妥推進。

此外,近年來一直在提租售並舉,租賃房對於市場的穩定很有意義,應發揮更大的影響作用;而對於城市“夾心層”或新市民,還需要配置比公租房更高標準的共有産權房和長租公寓。

(責任編輯:楊帆)
網站無障礙
宏觀調控之問|穩增長目標下 房地産“穩定器”托底經濟增速
來源:新京報2022-04-13 10:35:34
不容忽視的是,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房地産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對上下游相關産業帶動效應強,對投資和消費影響重大,對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範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