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北京今年擬投資1.2萬億元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2-01-28 08:11:23
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 杜燕)2022年北京將突出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新需求,集中推進100個重大科技創新及高精尖産業項目、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今年“3個100”市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802億元。這是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今天介紹的。
2021重點工程支撐全市投資三成以上
負責人表示,2021年,北京全市上下一盤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有力推動重點工程建設。一批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城市安全、社會民生項目有序落地:
——市重點工程全年完成投資超280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投資完成佔全市投資三成以上;
——開工率創近年最高水準,新國展二期、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項目等一批引領性、標誌性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年內超60個項目竣工投産,軌道交通9條線路通車,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新校區等一批重大社會民生項目順利完工;
——重點工程建設帶動形成城市副中心、城南地區、“三城一區”等區域投資增長極,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充分發揮了穩定社會預期、展現發展理念、惠及生産生活的關鍵作用,為首都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以重大項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負責人表示,“3個100”市重點工程將發揮穩定投資運作、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城市發展的品牌效應和示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科技創新、高技術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以重大項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據介紹,北京將集中資源推動城市副中心、城市南部地區、“三城一區”等重點地區建設,在項目安排、資金投放、政策創新等方面重點保障和突破。
同時,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系統性加大科技創新和産業優化升級支援力度,力促城市更新形成千億規模投資增長極,進一步強化市重點工程對全市投資的關鍵支撐作用。2022年“3個100”市重點工程中,包含120個新建項目和180個續建項目,力爭當年竣工項目69個。
負責人稱,2022年“3個100”市重點工程中,以民間投資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佔比超50%,投資額佔比逾7成。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城市更新、國際學校等領域項目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社會投資活力進一步迸發。
100個科技創新及高精尖産業項目
負責人表示,2022年,北京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區”、數字經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當年計劃完成投資505億元。
一是全力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排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集群項目7個,包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項目。
二是著力擴大智慧製造投資,推動積體電路、汽車、生物醫藥等製造業投資項目集中落地,安排先進製造業項目33個,包括大興氫能示範區南區等。
三是加快提升金融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品質和水準,安排金融業、服務業擴大開放項目14個,包括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大興臨空經濟區國際航空總部園、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等。
四是加快佈局工業網際網路,實施區塊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安排數字經濟項目14個,包括5G基建建設、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等。
五是加力發展創新型總部經濟,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在空間上的合理高效配置,安排科技創新空間資源項目21個,包括副中心硬科技産業示範基地等。
六是加快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推動産業蓬勃發展,安排文化旅遊項目11個,包括北京環球主題公園新建酒店、樂高樂園等。
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負責人指出,北京將新增一批服務重點功能區、重點産業園區的配套項目,以四網融合、站城一體、區域聯通的交通基礎設施支撐京津冀現代都市圈建設,帶動城市發展框架和功能佈局調整。當年計劃投資630億元。
一是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交通一體化,搭建市郊鐵路“一幹多支、對角交叉”主骨架,安排鐵路、高速公路項目16個,包括京唐城際鐵路(北京段)、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整體提升工程等。
二是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一體化交通體系,安排軌道交通項目11個,其中6號線南延、副中心M101線2個新建項目,軌道交通16號線、17號線北段、28號線(CBD線)、12號線等9個續建項目,。
三是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優化樞紐周邊地區功能佈局,安排站城一體化交通樞紐項目11個。包括麗澤城市航廈、豐臺站交通樞紐、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等。
四是織密城市道路網路,暢通各重點功能區間交通聯接,完善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接駁換乘,安排城市道路及交通基礎設施配套項目28個,包括南中軸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地鐵1號線福壽嶺站啟用改造工程等。
五是不斷提升能源、供水等城市運作保障能力,促進源頭減量和垃圾分類,安排能源、水務、固液態廢物處理等市政設施項目34個,包括永定河山峽段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安定迴圈經濟園等。
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
負責人表示,北京聚焦“七有”“五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圍繞韌性安全城市建設,新增一批能源安全保障、水毀修復、應急物流保障項目;圍繞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新增一批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的城市更新項目。當年計劃投資1667億元,佔比近六成。
一是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設力度,安排政策性住房項目8個。
二是全面推進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優化教育資源佈局,安排教育項目22個,包括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一期建設項目、一零一中學懷柔校區擴建項目等。
三是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推進一批優質醫院新院區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著力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缺口,安排醫療養老項目23個,包括北京口腔醫院遷建工程等。
四是打造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批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健身設施,安排文化體育項目17個,包括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二期、琉璃河西周燕都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城市綠心三大公共建築以及共用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等。
五是推進林業碳匯發展,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統籌推進連續開放、全齡友好、近民親民的綠色空間建設,安排綠化項目11個。
六是持續強化能源安全保障,加快推進水毀修復,加強應急物流設施建設,安排城市應急保障設施項目11個,包括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項目、北京糧油應急保障中心建設項目等。
七是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推動傳統商圈提升改造,不斷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安排老舊小區改造及街區更新項目8個。
負責人指出,今年,北京把預計于2023年及以後年度開工的200個重大項目列入今年前期推進項目,並力爭推動一批項目提前至年內開工。(完)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