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百城新房價格漲幅放緩 二手房價首次下跌

來源:中新經緯 2021-11-02 09:16:52

中新經緯11月1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 黃官才華)中指研究院近日在一份報告中稱,樓市“銀十”並未如期而至,多地房地産市場依舊延續低迷態勢。

該機構對其監測的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0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189元/平方米,環比、同比分別上漲0.09%、3.08%,漲幅均在收窄;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6026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4%,為百城二手住宅價格指數自2020年6月發佈以來的首次下跌。從漲跌城市個數看,59個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數量為年內最高。

多城新房價格表現平庸 長三角20個月來首跌

中指研究院稱,新建住宅方面,2021年10月,一線城市環比上漲0.01%,同比上漲3.14%;二線城市環比上漲0.09%,同比上漲3.18%;三四線代表城市環比上漲0.17%,同比上漲2.84%。

從漲跌城市數量看,10月,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有65個城市,與上月持平,大部分城市漲幅在0.1%-0.5%之間;31個城市環比下跌,較上月減少2個,除南寧、廊坊下跌0.60%,呼和浩特、德州下跌0.59%、0.56%之外,其他城市跌幅均不超過0.5%。從同比來看,10月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有86個,下跌的有13個,其中,張家口、廊坊跌幅最為明顯,分別下跌3.63%、2.76%。

區域上,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新房價格環比變動分別為-0.03%、0.06%、0.14%。其中,長三角新房價格出現自疫情初期以來20個月的首次環比下跌,部分前期較活躍的城市出現不同程度降溫,如上海、南京、合肥等新房價格環比均由漲轉跌,寧波環比漲幅收窄,杭州跌幅略有擴大。京津冀受部分城市新房價格結構性上漲帶動,環比上漲0.28%。濟寧、煙臺則受部分高均價項目入市帶動,新建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居百城前列。

二手房下行明顯 熱點城市漲幅收窄

二手住宅方面,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05%,同比上漲8.90%;二線城市環比上漲0.04%,同比上漲3.17%;三四線代表城市環比下跌0.11%,同比上漲3.23%。

從漲跌城市數量看,10月份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40個,較上月減少12個,且大多數城市漲幅不超過0.5%;59個城市環比下跌,較上月新增16個,唐山和南通跌幅最大,分別為1.39%、1.05%。從同比看,32個城市出現同比下跌,北海、菏澤跌幅逾5%,分別為6.54%和5.28%。

上述機構稱,觀察主要城市群的表現,可見市場下行態勢明顯。珠三角城市群二手房價格環比繼續下跌,跌幅擴大至0.24%,其中,最大跌幅0.35%出現在深圳;長三角價格環比漲幅收窄至0.02%,達年內最低水準;京津冀、山東半島價格環比均止漲轉跌,跌幅分別為0.12%、0.06%。

部分城市受“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政策的疊加影響,市場持續降溫,如珠三角的深圳、東莞、廣州和長三角的上海、寧波二手住宅價格延續下跌,長三角的無錫、金華、溫州由漲轉跌。

多地出臺新政 市場有望築底回穩

梳理可以發現,面對今年“金九銀十”的接連失約,部分城市樓市下行壓力加大導致房市表現暗淡,中央和地方政府開啟了“雙向調控”,出臺多項舉措以穩房價、穩預期。

9月底以來,央行多次發聲,針對房地産金融政策表態,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地方層面,湖南、廣州、哈爾濱等省市調整樓市調控政策,內容涉及發放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商品房預售條件等方面。

此外,繼岳陽、張家口、南通、鄂州等地出臺“限跌令”後,10月孝感、新沂亦發佈限跌政策以穩定樓市,截至目前,全國已有約15城出臺限跌政策。

中指研究院認為,在未來,各地政府將在“房住不炒”總基調下,堅持樓市調控“穩”字當頭,穩定市場預期、規範市場秩序。四季度樓市調控政策存邊際調整預期,部分城市房貸利率、放款週期等信貸端政策或有所改善。隨著調控政策逐步趨穩,信貸政策邊際寬鬆預期增強,四季度市場有望逐步築底回穩。

在自救方面,該研究院判斷,臨近年底,房企在銷售壓力及資金壓力下,推盤積極性將有所提升,各類促銷優惠活動或將持續。

(責任編輯:王佳瀅)
網站無障礙
報告:百城新房價格漲幅放緩 二手房價首次下跌
來源:中新經緯2021-11-02 09:16:52
中新經緯11月1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 黃官才華)中指研究院近日在一份報告中稱,樓市“銀十”並未如期而至,多地房地産市場依舊延續低迷態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