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部長: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應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1-10-29 13:47:56

中國網地産訊 10月29日上午,國新辦舉行自然資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佈會,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表示,未來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

從“三調”結果來看,城鄉建設外延擴張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扭轉。每人平均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不足是我們的基本國情。“三調”結果顯示,過去的10年,全國建設用地總量比“二調”時增長了26.5%,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109.4%,同期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由48.3%增加到62.71%。從這組數據的相關關係上看,建設用地的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總體是吻合的。

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不夠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我們的城市和建制鎮的用地總規模是1.55億畝,村莊用地總規模是3.29億畝,在城市和建制鎮當中,低效閒置用地的問題是突出的,村莊用地總量過大、佈局也不盡合理,這是有共識的問題。無論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還是下一步促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都毫無疑問需要土地資源支撐。

未來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所以如何扭轉城鄉建設外延擴張的態勢,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在土地資源緊約束的情況下,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也要靠政府出臺新的規則和標準來全面提高用地效率。我們現在考慮到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建設用地總量和佈局的合理管控。城鎮開發邊界是三條控制線當中的一條,它是依據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格局劃定的。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以後,城鎮建設必須嚴格限定在開發邊界範圍內。

第二,要嚴格實施年度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控制。當前,每年的新增建設用地總指標是由全國人大下達的,國務院來認真執行,我們還是要堅持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跟著項目走,要跟著好項目走,跟著可持續發展的項目走。當然,首先要保證基本民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第三,要堅持大力度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我剛才介紹了這個情況,我們一起努力,在這方面還是有潛力的。繼續完善增量的安排與消化存量掛鉤的機制,鼓勵各地更大力度地處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閒置土地。同時,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注重推動城市的更新,形成政府和社會都要關注存量、盤活存量的工作格局,而不能把眼睛都盯在新增上,去佔用新的非建設用地的資源。

第四,馬上採取的措施是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評價。我們考慮,一方面要下大力氣完善修改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用地使用標準。現在有些地方這方面的建設標準太松,我們沒有那麼多土地資源讓你這麼用,所以行業的建設用地標準要下大力氣修改完善,突出它的安全性和合理的功能,而不是看著大就好,佔的多就好。第二方面是要強化源頭控制。我們和發改委都有共識,就是要加強項目生成階段集約用地審查。以前在這方面是不夠的,招商引資談項目的時候,我們的審查標準是不夠完善的,新上項目要特別強調節約集約的水準。重大的項目,佔地多的項目,應該努力達到國內同行業當前節約集約用地的先進水準。第三方面是要全面開展各類開發區和園區的用地普查。從點上看,這裡既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很不好的。經過這樣的專項普查之後,我們要對各類園區的節約集約用地再做進一步的規範和調整,使得園區真正成為産業化的節約集約用地最好的地方。當然,中國的國情差別是很大的,出臺這樣的政策我們也要慎重把握東中西部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産業發展訴求,以及管理的能力和水準。


(責任編輯:李雨霏)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自然資源部部長: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應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1-10-29 13:47:56
10月29日上午,國新辦舉行自然資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佈會,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表示,未來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