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城市戰略佈局往往預示著下一個板塊發展走向,從重慶向北到大學城再到禮嘉,無一不言證了龍湖的城市眼光與運營能力。而早在2020年,龍湖在南區拿地捷報頻傳,重倉南區意圖早已顯現。2021,當大幕已啟,龍湖正式向南執旗,新的南重慶由此璀璨開篇。
新的板塊輪動苗頭又出來了?
關於房市,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詞——板塊輪動,看重慶這麼多年的發展,事實也確實如此。
“向西”、“向北”的聲音嘹亮,而如今北區已到靜觀、西區已越過中梁山到達璧山。五月份的時候,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了《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暢想了未來15年重慶的發展藍圖,八大組團中心亮相,其中東部槽谷就佔據了三個:茶園、鹿角、界石。
龍湖山前所在的板塊,南山生活帶規劃面積約15平方公里,規劃常駐人口約20萬人,並且嚴格出臺三限政策:
限開發商——提高了開發商的準入門檻,只能有龍湖、金科、萬科、香港置地之類的開發商來拿地打造,保證大片區住宅的品質。
限高——整個區域住宅不超過24米,意味著整個區域只能修洋房和別墅産品;
限容——區域容積率限制在1.6以下,山前的容積率約1.1,比區域整體更低;
可以看出,政府是要將整個板塊打造成“純居住、低密度、集休閒、購物于一體的高檔低密改善居住區”。
為什麼説山前是南區改善標桿?
作為一個好的改善産品,龍湖山前具備了三大必備條件:
一是佔據優質的自然資源。山城從來都不缺山,但南山是內環內唯一的城市山脈,是重慶對外的城市名片之一。
曾經的南山,匯集了很多名流聚居於此,比如宋美齡、馬傑爾、蔣介石等等。也有許多出名的改善項目聚集於此,比如山曉、仁安南山院子、金隅南山郡等等,近城伴山而居,總是會受到改善需求人群的偏愛,誰不想讓一整座山成為自己的後花園呢?
龍湖山前地處南山生活帶,約2500公頃南山山脈,全域覆蓋青山與茂林,PM2.5常年低於50,是城市核芯純粹的生態土地,能享受到南山優質的自然資源和環境。
二是與城市核心區保持合適的距離。鹿角是最近兩年才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所以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遠。但實際上,TA離很多傳統核芯區都很近。經項目旁的鹿角隧道(在建),到南坪僅需約15分鐘,出來上黃桷坪大橋(在建),到楊家坪約10公里,到解放碑20分鐘左右,未來的出行還算比較方便。
鹿角隧道和黃桷坪大橋這一隧一橋通車後,將打開南區對外的交通大動脈。
三是周邊配套的齊全。不論是改善還是剛需,商業、醫療、交通、産業都是缺一不可,關係著未來生活的便捷性和區域的持續發展力。距離山前約3公里,是約十萬方的首創奧特萊斯,旁邊還規劃了約5萬方的協信星光優家(規劃中),約7萬方的融創江南精彩匯(招商中)。周邊還有巴南區第四人民醫院,距離約3公里,花溪醫院(在建)預計2025年投入使用。
總的來説,龍湖山前較大的優勢就是它的位置和環境了。位置毗鄰南山,半小時就能到達大多傳統核心區;又能享受到南山絕佳的自然資源,重慶的山雖多,離成熟區近、配套好又宜居的山,篩一篩就屈指可數了。就項目本身來説,南區的純改善盤本就不多,可以保證基礎入住條件的高品質別墅,還有龍湖物業加持,還是比較亮眼。
繁華自然相得益彰,“憑愛意將南山私有”的理想生活,就在城市繁華唾手可得處。龍湖山前建面約90-96㎡6層純洋房總價109萬起,建面約140-170㎡藏山院墅205萬起,一城臻品,恭迎品鑒!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