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例會釋放積極信號 調控政策對剛需群體將更“友好”

來源:中新經緯 2021-09-29 12:11:38

中新經緯9月29日電 (李惠聰)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三季度(總第94次)例會于9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並首次提及“房地産”,明確要求“維護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悉,此次是中國人民銀行自2004年以來,在例會中首次提及“房地産”。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對整個房地産行業,是一個積極信號。會議提出“兩個維護”,充分體現當前穩定樓市的政策導向。相比過去的説法,“兩個維護”的提法釋放出一定的寬鬆導向。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向中新經緯表示:“二季度針對房地産信貸收緊的態勢,或將在今年四季度實現築底企穩。我們預計,明年的房地産信貸環境可能呈現出一種‘整體平穩、結構性寬鬆’的趨勢。”

政策微調的“土壤”成形

許小樂指出,當前信貸政策釋放出這種積極信號,原因是在先期調控效果反饋下,政策再微調的“土壤”已經具備:首先,“三道紅線”“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等相關金融調控手段已取得積極成效。行業大部分房企實現了“降檔”,少數房企市場風險逐步暴露並得到積極應對;居民住房杠桿有序降低,局部地區房價、地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抑制。

最近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也印證了以上結論。8月份,國內70個大中城市的新房價格漲幅持續縮小,二手房價格整體止漲,整個地産行業在政策“指揮棒”下已全面降溫。

此外,許小樂認為,會議提出“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正是針對當前市場積累的一些合理住房信貸需求尚未得到及時滿足的一個回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樣的表述頗有意味。過去政策行文中類似“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表述出現頻次較高,而此次選擇“住房消費者”這樣的説法,顯現出政府對“合理住房消費”的肯定態度。

嚴躍進認為,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從狹義上可以這樣理解。第一,正常的購房合同簽約後,銀行信貸應及時跟進。但近期,隨著各地信貸政策收緊,一些購房者的在途交易合同由於信貸審批不及時,導致部分購房者權益受損,這與當前貸款額度過緊有一定關聯。第二,鋻於近期房企債務問題,樓盤存在爛尾可能,如果購房者一邊償還貸款,一邊又承受爛尾風險,顯然並不公平。因此,信貸政策微調的導向,正是要求房企要保障住房的及時竣工和交付,根本上維護按揭貸款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調控政策對剛需群體更加“友好”

顯然,這一次信貸“結構性寬鬆”信號聚焦在首次置業、改善置業等剛性住房信貸的保障和支援上。在“房住不炒”大前提下,這將有利於平穩市場的整體預期。

事實上,針對信貸的差異化,這並不是央行的首次表態。9月7日,銀保監會發佈了答記者問的相關內容,明確銀保監會督促銀行機構在貸款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要對剛需群體進行差異化支援。

信貸政策的風向“微調”,無論是對新房還是二手房的剛需客群體,都更加體現出“友好性”。嚴躍進指出,8月份以來住房按揭貸款資産證券化産品的發行規模明顯增大,客觀上有助於增大商業銀行的房貸額度。總體來看,政策主體確實有進一步支援剛需,在信貸方面給與保障的信號和導向。

事實上,對剛需客群的信貸支援,將客觀上加速房企去庫存步伐,有助於房企現金流以及四季度行銷工作的改善,最終防範房企債務危機的顯現。

而對於四季度信貸政策的動向,嚴躍進認為,大概率會以小幅度放鬆為方向。(中新經緯APP)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央行例會釋放積極信號 調控政策對剛需群體將更“友好”
來源:中新經緯2021-09-29 12:11:38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三季度(總第94次)例會于9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並首次提及“房地産”,明確要求“維護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