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聚焦>合肥:具備科學素質公民比例位列省會城市第6位
來源:合肥晚報 2021-09-13 10:07:49
與科學家對話探究量子奧秘;看科普劇了解鄧稼先的故事……9月11日,2021年全國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場活動在合肥市第四中學拉開大幕。本次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開展至9月17日,近千項主題鮮明、富有互動性及趣味性的科普活動將讓公眾過足“科普癮”。截至去年底,合肥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4.5%,超全國平均值3.94個百分點。
線上線下聯動 近千項科普活動來襲
“叔叔,這個就是量子電腦嗎?”“量子晶片比普通晶片‘牛’在哪呀?”主場活動中,量子科技展區成為許多觀眾的“必打卡地”。當天上午,合肥量子企業本源量子等攜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量子晶片、量子作業系統等前沿産品來到合肥四中,面對參會觀眾們的熱情提問,講解人員借助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的3D虛擬實驗室功能進行了生動解答。
智慧機器人、天文觀測器、線上聲紋檢測系統……在展覽展示活動現場,觀眾還與各類互動體驗裝置零距離接觸,通過工作人員的示範講解,大家親身感受著創新成果的魅力。在科普知識競答環節中,活動選取了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等貼近居民群眾生活的科學知識,利用競答和有趣的現場互動方式,讓科學知識在歡聲笑語中普及開來。精彩的科普劇“鄧稼先爺爺的故事”、院士風采展等活動更讓觀眾領略到中國科學家的精神氣質。此外,一系列線上科普講座也讓人足不出戶便參與到科普日活動中……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戶外大屏、新媒體平臺等,以現場群展活動為基礎,以多媒體展示、實物或模型展示、互動體驗、網路參與等形式,當天的主場活動共開展了82項特色科普活動。
記者獲悉,今年的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還將“日日上新”,持續開展至9月17日,近千項主題鮮明、富有互動性及趣味性的科普活動將讓公眾過足“科普癮”。
其中,各縣(市)區將結合自身特點,開展約500余場次的縣區主場活動及特色科普活動。相關單位、協會、科普教育基地、學校、企業、科研院所等,也將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系列科普聯合行動、科技志願服務活動約300余場。活動期間,作為科普主力軍,合肥市科技館、哈工大機器人國際創新研究院、合肥現代科技館等科普基地將推出“當小志願者遇上機器人”“火星計劃”“探索材料圍觀世界,踏足宇宙浩瀚天梯”等系列科普劇、科普講座。由合肥市創造學會、護理學會等策劃的老年人健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百餘場科普講座,也將在學校、社區開講。
記者從合肥市科協獲悉,截至去年底,合肥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4.5%,位列省會城市第6位,超全國平均值3.94個百分點。
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前,合肥科普資源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已初步形成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十三五”期間,合肥市科技館接待觀眾約300萬人,合肥市科技館新館(合肥自然博物館)項目也正加緊建設中,預計2022年底建成開放。此外,肥東縣科技館、長豐縣科技館已相繼建成開放。
“十三五”期間,合肥還累計建成79個社區科普館,認定32個市級科普基地,建設432個科技志願服務組織,擁有1.2萬科技志願者。此外,合肥開通了合肥地鐵“科普號”主題列車,採用全景主題列車、品牌墻創意傳播的形式,組織科普宣傳。截至去年底,地鐵“科普號”累計受眾已超過700萬人次。
下一步,合肥還將進一步拓展科普傳播新渠道。充分利用智慧科普平臺,構築網路、微信公眾號、政務抖音號等科普傳播媒體矩陣,建設立體化科普傳播渠道。面對不同人群,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以微信(網路)知識競賽、動漫、科普劇、漫畫、圖書等形式,面向特定人群將科普“做廣做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