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措並舉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8-13 08:11:15

如今,距離《廣州市停車場條例》2018年施行至今已近三年。廣州的停車場建設推進情況如何?解決“停車難”問題又面臨哪些困境?

8月11日,廣州市人大組織對《廣州市停車場條例》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截至2020年底,廣州擁有293.2萬個小汽車劃線泊位,與小汽車保有量比值為1.04,在國內超大城市中處於較好水準。最近公佈的2020—2025年停車場專項規劃計劃建設112個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約3.28萬個。但有關部門表示,受小汽車增長提速、停車場建設成本偏高、社會投資積極性不高等原因,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在短期難以徹底解決。

停車難是“小缺口”卻是“大問題”,問題涉及方面多、情況複雜,結構性供需失衡解決難度大,仍存在老城區難以新配建停車場、醫院等重點區域“一位難求”、市中心商業商務區車位夜晚空置率高等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 鄭慧梓

問題1

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

為什麼廣州每輛車平均擁有1.04個泊位,但人們卻一直感覺“停車難”?其癥結在於結構性供需失衡。

從區域上來看,在老城區,配建車位不足的問題長期存在,多年來新建項目配建車位增長主要分佈在週邊區域,開發相對成熟的老城區較難通過提高配建標準來增加停車供給,而小汽車增長又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結構性供需失衡矛盾,在較長時間內將難以有效化解。

沙面島是嘗試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問題中較為成功的例子。在沙面島西南角,由財政投入3700萬、利用閒置綠地新建的6層立體機械停車場,為周邊提供了480個車位,讓取消沙面島道路露天停車位成為可能,在解決停車難問題的同時實現了解決了道路亂停亂放的問題。

但受老城區土地價格高、可建停車場空間少;機械停車場建設手續難、投入大回報收益慢等情況影響,難以在老城區通過推廣機械式立體停車場解決供需失衡的問題。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小勉在檢查時建議,“可以考慮結合城市更新,盤活閒置用地,結合周邊的生活、旅遊、商業需求,梳理老城區可建停車場用地。”目前,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也正在對《廣州市機械立體停車設施安裝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進一步簡化露天敞開式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的報建手續,減少機械立體停車場的建設阻力。

問題2

住宅醫院等重點區域停車難

在地處珠江新城核心商務區的廣州市婦幼中心醫院(珠江新城),早上9點半,等待進入醫院的車輛排起了長龍。

“為了解決醫院停車問題,醫院在原來的地下車庫增建機械車架125個,將原來220個停車位增加到345個,醫務人員車輛大部分外移到院外停放,將車位全部開放給就診患者停車,停車車次由原來850次上升到1350車次。”醫院負責人介紹,但醫院正常就診量為6000—8000人次,停車需求預計為2500—3000車次左右,車位仍然供不應求,排隊擁堵較為嚴重。

前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在對《條例》實施情況的調研中也發現,中心城區學校、醫院、住宅小區、網紅打卡點具有剛性停車需求,但停車位供給不足,排隊停車,佔用道路造成交通擁堵,同時醫院停車價格低,造成周邊車輛倒流,部分醫院“自用車位”較多,對就診停車形成擠壓。

對此,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回應,規劃時將重點保障住宅、醫院、學校、政務中心等停車需求熱點區域的停車位,提高重點區域的車位指標。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前鴻提出建議,在停車需求旺盛的重點區域可考慮建設停車樓,提供更多的停車容量;在機場等重點交通站場可設置遠距離停車場,設巡回巴士接送旅客。“設遠距離停車場一來土地租金較低,二來緩解站場周邊交通壓力,于旅客而言既方便,停車費用也較低。”

問題3

商務區商場等夜間空置率高

在花城匯停車場和正佳廣場停車場,人大代表們發現,兩個停車場都存在夜間車位空置率高的情況。

具體而言,可提供1660個停車位的花城匯停車場,停車客戶主要以三類群體為主,包括珠江新城周邊寫字樓辦公群體、來花城匯消費的顧客群體、以及花城廣場及海心沙觀光、旅遊的遊客群體。因此,週一到週日夜間車庫車位使用率不高。而擁有1500個停車位的正佳廣場停車場,晚間利用率僅有20%不到。

“停車場雖在市中心,但不在居民區附近。”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經濟工委主任郭凡點出了關鍵。他們建議將夜間空置的停車位資源與周邊車位緊張的住宅小區停車需求進行匹配,距離較遠的小區可考慮設置接駁專線,同時解決停車場夜間空置率高、以及住宅小區停車緊張的問題。

問題4

投入大回報慢社會資本意願低

“廣州歷史形成的停車難問題仍將長期存在。”廣州市交通部門分析後表示。

從整體來看,汽車保有量與車位供給兩者增長趨勢不同。在近幾年鼓勵汽車消費政策作用下,小汽車增長提速明顯,由2016年的6.1萬輛增長至2020年的18.2萬輛,但配建車位增長趨緩(由2016年的20.5萬個下降為2020年的15.4萬個),城市停車位總體供不應求的矛盾。

另一方面停車場的建設成本高和收益回報慢,也制約著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停車場建設項目相對於住宅、商業、辦公等建設項目,普遍存在投資回收期偏長、回報率偏低的問題。

相關部門初步測算,單個地下車位的用地成本和建安費用約16萬元,按廣州市停車月保平均收費約528元/月計算,收回投資成本約需40年。雖然廣州一直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停車場建設,但仍存在社會投資動力不足、停車産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目前,廣州市發改委在去年啟動的《廣州市關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停車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編制已通過廣州市司法局的合法性審查,修改完善後將報廣州市政府審議。這份意見從規劃引導、投融資模式、經營環境、管理水準等方面提出鼓勵措施,以期促進社會資本參與停車設施建設。

對策1 

統一數據採集標準進一步完善資訊化管理手段

廣州交通部門正在完善的全市統一停車資訊服務平臺引起了代表們的興趣。這是一個能夠集納全市停車位資訊、為市民提供車位情況和預約資訊的系統。

今年4月1日,“廣州泊位”微信小程式推出為市民提供車位余位查詢、位置導航和車位預約等停車資訊服務,能夠有效改善因停車資訊不對稱帶來的“一位難求”現象,進一步提高現有停車資源利用率。目前已接入72萬個泊位的停車資訊,可提供170多個停車場約2.2萬個泊位的預約停車服務。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建軍建議相關部門,結合廣州數字經濟引擎建設,加大科技手段在解決停車難問題上的應用力度,推動停車場建設管理的精細化、精準化,並通過解決停車需求推動相關領域的産業化。

“停車場所用設備與廣州的支柱産業裝備製造業相關,共用停車、車位資訊和預約服務等細化系統的需求可以推動本土軟體企業的發展,可以借此為機培養企業,形成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體系。”周建軍説。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也建議進一步提升停車管理資訊化水準,由交通運輸部門統籌,協調各方數據需求,統一數據採集標準,建成統一的停車資訊管理數據庫。各部門可按需求共用停車管理數據,數據脫敏後可與智慧停車企業共用,把數據真正使用起來。同時,加快推廣“廣州泊車”小程式,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提高平臺利用率。

對策2

擬新建112個公共停車場可提供泊位約3.28萬個

廣州停車場資源配置情況如何?記者獲悉,根據廣州停車資源普查情況,截至2020年底,廣州共有小汽車劃線泊位約293.2萬個,與小汽車保有量(280.7萬輛)的比值為1.04,在國內超大城市中處於較好水準,接近《城市停車規劃規範》1.1—1.3比值的要求,基本形成以配建停車場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停車位為補充的停車泊位供給體系。

停車資源普查數據作為停車場規劃建設工作的依據。今年,《廣州市停車場專項規劃(2020—2025年)》公佈實施,按照“貼近需求、分散設置、實施性強”的佈局原則,優先選取拆遷量較小、實施條件較好的社會停車庫用地納入規劃方案,擬建112個公共停車場,可提供泊位約3.28萬個。

自2019年以來,廣州每年為各區公共停車場建設定下具體目標。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00個停車場的建設,可提供24447個泊位。今年計劃建設59個項目,涉及15195個泊位。廣州地鐵集團、公交集團也正在加快地鐵換乘、公交立體停車場建設工作。

為增加公共停車場用地供應,廣州鼓勵利用道路、廣場、綠地等資源的地下空間開發建設停車場,並通過經營性用地出讓來配建社會公共停車場。在黃埔區長嶺居永順大道南、有軌電車嶺福車輛段以西等5宗商業或居住地塊公開出讓時,要求配套建設社會公共停車場。

對策3

公佈最新政府指導價中心六區停車費最高每半小時5元

停車費是另一個廣州市民尤為關心的問題。

廣州在剛剛發佈的《關於完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公佈了最新的停車場收費官方指導價,中心六區日間收費最低每半小時2元、最高每半小時5元。

據通知,停車場停車費按規定分別實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市場調節價管理。政府指導價根據停車場類型、停車時段、地區、時長制定了差別化收費標準,按照“中心城區高於週邊區域、重點區域于高於非重點區域,擁擠時段高於空閒時段的原則”對不同區域、不同時段、不同類型的停車設施實施差異化收費調節措施,以期以價格引導停車需求,進一步提高泊位的使用率和週轉率。

目前,廣州的停車收費價格機制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廣東省定價目錄(2018年版),除了具有自然壟斷經營和公益性特徵的停車場收費實行政府定價外,其他停車場一律實行市場調節價,基本形成了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價格形成機制。

根據建設資本的來源不同,停車費價格定價方式也不同。由社會資本全額投資的停車場,其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由經營者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根據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自主制定。而由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的停車場,停車費由政府出資方與社會投資者遵循市場規律和合理盈利原則,統籌考慮建設運營成本、市場需求、經營期限、用戶承受能力、政府財力投入、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等因素協議確定。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州多措並舉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
來源:南方日報2021-08-13 08:11:15
如今,距離《廣州市停車場條例》2018年施行至今已近三年。廣州的停車場建設推進情況如何?解決“停車難”問題又面臨哪些困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