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幫扶、稅費緩繳、房租減免……河南出臺22項政策舉措全力加快災後重建

來源:大河網 2021-08-04 16:56:33

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申華)8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首先介紹了全省加快災後恢復重建相關政策措施。

8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災後重建工作會議,針對新形勢、新任務,對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加快推進災後重建有關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並印發了《關於加快災後恢復重建的若干政策措施》。李迎偉介紹,在文件制定過程中,從快搶險、建設施、保主體、穩大局、強保障等5個方面共提出了22項具體政策舉措,努力覆蓋災後恢復重建所涉及的各個環節。

把城市排澇作為重中之重

全力做好轉移群眾安置工作

開展災後重建的大前提是紮實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主要包括除險排澇、恢復生産生活秩序、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消殺防疫、嚴防次生災害、確保汛期安全等6項政策措施。

其中,在快速完成除險排澇方面,把城市排澇作為重中之重,指導衛輝、浚縣等災情嚴重地區科學合理確定抽排泄洪方案,盡最大努力推動內澇情況明顯改善、儘早解除。在全力做好轉移群眾安置工作方面,提出要完善集中安置場所服務功能,確保已轉移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地方住、有乾淨水喝、有傷病得到及時醫治。在消殺防疫方面,目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如果不能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其他工作都無從談起。為此,對災後全面消毒消殺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統籌安排,一方面,全方位無死角開展防疫消殺,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另一方面,堅決守住防止疫情蔓延擴散的底線。

儘快修復各類水毀工程 備戰新一輪強降雨

預計鄭太高鐵8月中下旬恢復正常運輸

在推進重大基礎設施修復建設方面,當前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做好重大基礎設施除險加固,儘快修復各類水毀工程,備戰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強降雨過程。主

要包括水利和農業生産設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城鎮基礎設施、住房和公共服務設施、防災減災能力、項目前期工作等6個方面。其中,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修復建設方面,提出按照先通後固、逐步提速原則,力爭京廣線、隴海線、太(原)焦(作)、侯(馬)月(山)等普速鐵路和鄭(州)太(原)高鐵8月中下旬恢復正常運輸。在加快城鎮基礎設施修復建設方面,提出開展城市窨井蓋、電線桿等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

幫助市場主體和農業恢復生産經營

稅收緩繳、房租減免等措施幫其渡過難關

中小微企業和農業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最易受到衝擊,在災情、疫情疊加這一特殊時期需要採取一些特殊政策幫其渡過難關。為此,河南從加大信貸紓困力度、減輕企業負擔、恢復農業生産等3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支援政策。

其中,在加大信貸紓困力度方面,推行信用修復承諾制,梳理申報防汛救災“信易貸”重點企業白名單,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質增信。在著力減輕企業負擔方面,對承租國有資産類經營用房且受災情影響不能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收1個月房租,減半收取2個月房租,並在稅收、社保等領域明確了相應的緩繳政策。在全力抓好農業恢復生産方面,省財政對受災農田補種改種給予適當補助,由各縣統一採購種子發放到實際種植戶,對於自行補種的農戶,將由各縣對其購種費用給予適當補助。

保供穩價、安全生産、保障食品品質安全

防止浸泡、霉變、過期及回收食品流入市場

在災情、疫情疊加衝擊下,確保社會大局穩定至關重要。為此,河南在重要物品保供穩價、安全生産、保障食品品質安全、強化輿論引導等4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

其中,在重要物品保供穩價方面,提出儘快恢復省內煤礦生産,加大外省電煤採購力度,擴大儲煤基地建設規模,多措並舉確保電煤穩定供應。在安全生産方面,提出開展安全生産綜合治理,壓實責任、堵塞漏洞、消除隱患,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及時採取有力措施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在保障食品品質安全方面,加大對災區食品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食品抽樣檢測,堅決防止浸泡、霉變、過期及回收的食品流入市場。同時,加強災後恢復重建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審計部門要開展相關資金和項目跟蹤審計,嚴把工程品質關、資金使用關、廉潔安全關。(大河網政務記者 申華)

(責任編輯:崔瑞婷)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信貸幫扶、稅費緩繳、房租減免……河南出臺22項政策舉措全力加快災後重建
來源:大河網2021-08-04 16:56:33
8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首先介紹了全省加快災後恢復重建相關政策措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