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正式發佈。方案提出,率先基本建立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努力成為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的省域範例。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創新力競爭力的高品質發展模式,努力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省域範例。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努力成為地區、城鄉和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省域範例。率先基本實現人的全生命週期公共服務優質共用,努力成為共建共用品質生活的省域範例。
全文如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牢牢把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共建共用、改革創新、系統觀念“五大工作原則”,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先行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文明和諧美麗家園展示區“四大戰略定位”,按照到2025年、2035年“兩階段發展目標”,堅持國家所需、浙江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過頭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創造性系統性落實示範區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率先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範,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特製定“十四五”時期實施方案如下。
一、全面細化落實發展目標
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在高品質發展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加快突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率先在推動共同富裕方面實現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到2025年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形成階段性標誌性成果。
——率先基本建立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努力成為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的省域範例。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社會領域改革全面深化,制約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體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機制、公共服務優質共用機制、省域一體化發展機制基本建立,促進共同富裕的財稅、社保、轉移支付、金融、土地等政策制度基本建立,形成先富帶後富、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普遍性經驗。
——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創新力競爭力的高品質發展模式,努力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省域範例。經濟發展品質效益明顯提高,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準。創業創新創造動能充分釋放,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100萬戶,人人享有盡展其才、夢想成真的發展機會,新時代活力浙江基本建成。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和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産業競爭優勢明顯提升,高水準交通強省基本建成,鄉村振興示範省高品質建成。産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協調共進、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互促的良性迴圈加快構建,國內大迴圈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樞紐基本建成,在率先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暢通經濟良性迴圈,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
——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努力成為地區、城鄉和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省域範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5萬元,勞動報酬佔GDP比重超過50%,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與每人平均生産總值之比持續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萬元的群體比例達到80%、20—60萬元的群體比例力爭達到45%。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顯著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9以內,設區市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縮小到1.55以內,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內部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低收入群體增收能力、生活品質和社會福利水準明顯提升。
——率先基本實現人的全生命週期公共服務優質共用,努力成為共建共用品質生活的省域範例。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更高水準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建成學前教育、公共衛生、養老照料、體育健身等“15分鐘公共服務圈”,實現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照護設施托位達到4.5個,二級以上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分別達到75%、90%以上;高品質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教育主要發展指標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準,縣域義務教育校際差異系數持續縮小,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以上,兒童平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到15.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基本同步,技能人才佔從業人員比例大幅提高到35%;健康浙江基本建成,人群主要健康指標全面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每人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控制在26%以下,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更加充分、佈局更加均衡,縣域就診率90%以上;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實現法定人員社保全覆蓋,基本養老觸手可及,優質養老全面推進,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加快推進,租住困難有效解決,老舊小區需改盡改,未來社區、鄉村新社區全域推進,城鎮住房保障受益覆蓋率達到23%;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低保標準增幅不低於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人人共用的數字社會加快形成。
——人文之美更加彰顯,努力成為精神普遍富足的省域範例。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深入實施,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社會新風尚更加鮮明,基本建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強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為踐行,人文精神凝聚力顯著增強,人文關懷體現到城鄉每個角落。全域高品質現代文化供給更加豐富,城鄉一體的現代文化服務體系全面覆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覆蓋率100%,市、縣、鄉三級文化設施覆蓋達標率100%。全域文明創建覆蓋率達到100%,11個設區市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水準持續提升,50%以上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最美浙江人”金名片更加閃亮,文明好習慣養成實現率達到90%以上,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成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相適應的新時代文化高地。
——生態之美更加彰顯,努力成為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的省域範例。美麗浙江建設取得新成效,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範區。生態環境狀況綜合指數穩居全國前列,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比例提高到95%以上,城市步行10分鐘可達公園綠地,公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産業發展、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潔能源發展位居全國前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進一步拓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率先形成。
——和諧之美更加彰顯,努力成為社會和睦團結向上的省域範例。黨建統領的整體智治體系基本建成,法治中國、平安中國示範區建設一體推進,清廉浙江建設縱深推進,政治生態顯著優化,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進一步彰顯,基本形成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的現代化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充分彰顯,公民法治素養大幅提升。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國試點全覆蓋、高水準完成,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萬人犯罪率、萬人成訟率逐年下降,網路空間更加清朗,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機制更加完善,實現富民與安民有機統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全國領先。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