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施策倒逼二手房報價回歸理性

來源:北京日報 2021-07-16 07:59:14

深圳、成都、上海、西安……越來越多城市著手調控二手房價格——或設置二手房參考價,或對掛牌價進行核驗,讓價格過高的房源無法對外展示,倒逼報價回歸理性。

多地為二手房設價格上限

“如果你的掛牌價超過了這個價格,那你的房子就不能挂在外網上,買房人看不到。”上海鏈家的一位經紀人向記者介紹。

幾天前,上海對外宣佈將對二手房掛牌價核驗。多位仲介經紀每人平均表示,目前政府部門還在擬定每個小區的價格,據傳近期就將正式實施,仲介一方對於限定價格也都在猜測中。

這不是地方政府首次對二手房掛牌價出手。近一段時間以來,上海、西安、成都、深圳等多地都開始對二手房價格進行更為明確的管控。過去,政府部門對住宅價格的限定更多集中于新房。

“近期我市部分區域二手住房市場出現掛牌價格混亂、哄抬房價、部分業主‘抱團漲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為提高二手住房資訊透明度、促進理性交易,借鑒深圳等城市的做法,我市擬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佈機制。”成都市此前對外道出了建立二手房參考價機制的原因。

不能回避的是,二手房交易佔比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明顯攀升,尤其北京等一線城市已經正式進入了存量房時代。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北京二手房交易已經佔到全年住宅交易的70%以上。這些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倘若不理性地增長,必然會攪動整個住宅市場。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説,最近幾個月,全國超過20座城市發佈了針對二手房仲介行為規範、二手房業主限價措施。

管控有利於改變市場預期

幾天前,成都發佈了新一批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表,這是成都兩個月以來發佈的第二批小區。兩份名單中,每個小區都會有一個均價限定,最高的中大文儒德小區參考價為3.93萬元。

但記者在多個房産資訊平臺上查詢發現,被列入這份名單的諸多小區所展示的房源都不多,甚至有的小區“在售房源”中只有地下車位。在某平臺上,錦江區天地雲庭的房源只有兩套,掛牌均價都在2.061萬元參考線下。“這個小區的在售房源,我手上有七八套,但大部分均價高於參考線,不能對外展示。如果有客戶來諮詢,我們也會介紹。”成都一家房産仲介的經紀人向記者介紹,不能對外展示,成交的機會自然就會減少。

以該小區一套81.78平方米的兩居室為例,目前掛牌價為168萬元。但該經紀人介紹,未對外展示的房源價格大多在180萬元以上,業主定價主要依據三個月前出售的一套同戶型房源,“年初以來價格不斷上漲,到4月份達到頂點,均價2.2萬元。”他説,價格上漲招致了政府更嚴格的調控,目前來看價格已經基本穩定了下來,成交量也有所下降。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二手房的交易價格對於樓市走勢與市場預期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將二手房加入管控內容是房地産行業調控的必要之舉。

熱點城市見效 價格有望平穩

縱觀過去幾輪樓市調控,地方政府對於二手房的管控,更多是採取信貸手段,抬升首付比或者貸款利率,短期內産生量減價跌的效果。

“但直接對二手房價格的管控過去是空白地帶,不能忽略的是,二手房炒作套利影響樓市穩定。”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説,越來越多城市出手管控傳遞了一個信號——二手房市場裏盲目定價也是要被管控的。

近來多地對二手房的調控已經見效。張大偉分析,從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的數據來看,深圳連續2個月下調。上海也出現了明顯的漲幅放緩,二手房價格6月份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為48個,是年內最低。“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密集二手房價格管控出現了效果,一二線熱點城市二手房價格有望平穩。”他説。

不過,一些出現在新房價格管控中的鑽漏洞行為需要被注意。柏文喜説,新房市場曾出現部分開發商紛紛將新房實際成交價分為房價、裝修費、代理佣金等多個部分進行交易。“未來要真正做好二手房市場調控,還要在市場供求、土地政策、建設規劃、貨幣與信貸政策等方面著手來綜合發力。”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多地施策倒逼二手房報價回歸理性
來源:北京日報2021-07-16 07:59:14
深圳、成都、上海、西安……越來越多城市著手調控二手房價格——或設置二手房參考價,或對掛牌價進行核驗,讓價格過高的房源無法對外展示,倒逼報價回歸理性。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