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集中供地告一段落 房企分化料進一步加劇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1-06-09 09:42:10

在首批宣佈開展“兩集中”土地出讓的22個城市中,20個城市已發佈首輪地塊出讓結果。在“限地價、競自持、限房價”的政策引導下,多數城市實現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目標。從房企的角度看,資金實力強的企業獲得更多拿地機會,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穩定樓市預期

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第一階段集中供地基本告一段落,22個城市中已有20個城市成交了第一批土地,包括北京、天津、瀋陽、長春、無錫、杭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重慶、青島、南京等城市。第一批地塊合計成交額達8700億元。

在首輪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多數地區對出讓地塊設置了商品住宅銷售限價,對穩定房價起到重要作用。作為土地市場的一項重大改革,“兩集中”制度有助於穩定樓市預期。從目前情況看,部分熱點地區出現高溢價率成交地塊,同時部分城市出現地塊流拍情況。總體而言,多數城市實現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其中,濟南共有6宗地塊流拍,集中在高新、章丘和萊蕪,主要在於出讓條件嚴苛,且位置較為偏遠。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監測,截至目前,22個城市首輪集中供地公告均已發佈,第二、第三批地塊供應多集中在7月份。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總體看,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拿地機會,而資金壓力較大的企業可能面臨更大的衝擊,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從實際拍地結果看,房企參拍熱情高,熱點城市不少地塊達到限價,規模房企在競爭優質地塊和大型綜合體地塊中優勢較為明顯。隨著未來對開發商的綜合開發及運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具備相關優勢的房企將持續勝出。

查處資金違規入市

近期,針對“涉房”類融資産品的審核較為嚴格。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房地産行業融資環境收緊,不少房地産企業的ABS(資産支援證券)産品終止審核。5月25日,上交所債券項目資訊平臺披露,26隻ABS産品為“終止”審核狀態。這批ABS合計擬發行金額超過1500億元,規模創今年以來新高。其中,房地産公司、城投集團、文旅地産開發公司等企業是上述ABS的融資主體。

同時,監管部門針對銀行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的查處力度和範圍進一步加大。6月8日,北京銀保監局網站顯示,4家銀行因涉及個人消費貸、個人經營性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問題被罰,其中涉及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及郵儲銀行的在京分支機構。上述機構已被責令整改並嚴肅問責有關責任人員。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房住不炒”政策貫徹執行情況,持續開展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監管檢查工作。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資訊共用和聯合懲戒。

豐富調控方法

部分城市持續強化樓市調控力度,豐富調控方法。供應端將以規範市場秩序為主,需求端持續控制炒房,對剛需購房則維持優惠力度。

據天風證券監測,繼5月上旬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上調房貸利率後,其他四大行相繼跟進,宣佈上調房貸利率。安居型商品房貸款利率則維持不變。另外,成都市住建局為提高二手住房市場資訊透明度,促進市場理性交易,建立了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佈機制,併發布部分住宅小區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成為繼深圳之後第二個發佈二手房參考價的城市。

“除了發佈調控政策城市自身房地産市場,周圍地區樓市也會受到影響。”環京某地産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熱點地區嚴控房地産市場炒作,周邊地區的房地産市場也難炒作。比如,環京地區的樓市熱度基本跟著北京地區的節奏走。”

從房企的角度看,“三道紅線”將深刻改變企業的經營行為。不少企業加速推出“降檔”舉措,過去以高預期、毛利率為主的投資風格將發生改變,行業風險溢價率將下降。融資端收緊或令企業間分化加劇。

(責任編輯:崔瑞婷)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首輪集中供地告一段落 房企分化料進一步加劇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1-06-09 09:42:10
在首批宣佈開展“兩集中”土地出讓的22個城市中,20個城市已發佈首輪地塊出讓結果。在“限地價、競自持、限房價”的政策引導下,多數城市實現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目標。從房企的角度看,資金實力強的企業獲得更多拿地機會,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