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2000萬人口俱樂部”意味著什麼? 成都: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來源:成都商報 2021-05-31 10:23:36

四川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成為我國第四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

邁入“2000萬人口俱樂部”,對一座城市來説意味著什麼?未來人口紅利在哪?如何把握“2000萬”機遇?

邁入“2000萬人口俱樂部”意味著什麼? 成都: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中國網地産

製圖 李開紅

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採訪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研究員張俊良,在他看來,從人口的結構、教育、分佈等新變化,更能精準為一座城市的綜合實力與發展潛能進行畫像。

一問

“孔雀”還東南飛嗎?

人口在哪聚集取決於經濟效應

梳理全國城市的七普數據,深圳和廣州是過去10年人口增長最多的城市,成都居全國第三位,相比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 5818917人,增長38.49%,年平均增長3.31%。緊隨其後的是西安和鄭州,也正在加速吸引人口集聚,這是否意味著人口流動格局已經從過去“孔雀東南飛”向中西部轉移?

事實上,人口高度集中在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在張俊良看來,這樣的人口流動結果是在預料之內的,“沿海和內陸,只是地域概念的不同,要吸引更多人口聚集,更多取決於這個城市的經濟效應,比如能否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就業崗位、公共服務等等。”

張俊良表示,就成都而言,這10年間,無論是數量規模的增長、人口品質的提升,還是性別結構、地域結構的優化都有可喜的一面。

人口增量居全國第三,背後的競爭力在哪?在張俊良看來,成都的常住人口規模增長,不僅僅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競爭力,更有強勁的現實競爭力,比如産業結構的競爭力。“近年來成都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以産業生態圈構築城市比較優勢,對勞動力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張俊良認為,人們用腳投票,優質公共服務也是很重要的競爭力,在10年間,成都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對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正在實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也將進一步釋放競爭優勢,“更不要説,成都公園城市建設不斷改善的生態環境,鬆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對不同年齡、不同生活追求的人群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二問

人口紅利還在嗎?

勞動力供給:數量下降、品質提升

數據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成都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4.86個百分點。那麼成都人口紅利還在嗎?

張俊良表示,當勞動力數量充足不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利性時,更重要的是勞動力的品質、素質不斷的提高,比如包括勞動者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會替代、甚至超越數量紅利的作用。

從成都的數據來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780827人,佔 13.28%;15-59歲人口為14392861人,佔68.74%。“從這些指標可以看出,成都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雖然呈減少趨勢,但其規模仍然十分龐大,這意味著人口數量紅利並沒有消失,相反空間和潛力還很大。”

張俊良分析,從人口品質紅利的重要指標——受教育程度人口看,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有5356287人,與10年前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5710人增加到 25582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9.79 年提高至 10.85 年 ,“在人口增長率下降的情況下,受教育群體在增長,平均受教育年限在提高,勞動力供給表現出‘數量下降、品質提升’的特徵,這就是人口品質紅利。”

成都該如何進一步挖掘人口紅利?張俊良認為,未來高素質人口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還將進一步增強,增強品質紅利對數量紅利的替代效應,改善未來勞動力品質水準和結構是重中之重。 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的梯次,即調整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學等的學生比重,比如經濟社會的發展不需要那麼大規模的管理者或金融類等過剩畢業生。同時,要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緊密結合城市産業發展,才能充分挖掘現有勞動力資源的效用,兌現人口紅利。

三問

城鎮化“下半場”怎麼做?

人口空間佈局要進一步優化

張俊良關注的另一組數據,是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78.77%,與10年前相比,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5.26 個百分點 。

城鎮化水準達到78.77%,意味著什麼?在張俊良看來,相比全國而言,成都的城鎮化已經處於較高水準,從數量上看未來很難有更快的增加,未來對城鎮化的發展品質將會提出更高要求。

那麼,新型城鎮化的“下半場”該如何推進?張俊良認為,今後的城鎮化要從提高速度轉向提升品質,就需要破除傳統的城鎮發展觀,轉變為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根據不同人口規模的不同要求,並以滿足各個人群的需求為導向,發展城鎮化。

張俊良舉例説,在10年間,成都人戶分離人口增長124.85%;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284.09%,流動人口增長102.41%,“常住人口中流動人口比重較大,人戶分離現象普遍,流動人口增長較快,這意味著戶籍人口的城鎮化任務較難。”在張俊良看來,醫療、教育等部分公共服務供給仍然與戶籍綁定在一起,這與人戶分離的快速增長趨勢相悖,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務,還需要加強和深化部分領域改革,增加對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投入,更好地滿足流動人口的全方位需求。

張俊良認為,未來人口流動會根據城市産業佈局、公共服務供給來進行內部流動。比如,以現代農業為主的區域可能人口流入的數量規模會逐漸縮減,流入人口更注重品質,而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區域,則會吸引更多的勞動力人口流入。

張俊良表示,未來人口流向很可能會根據産業優化佈局進行人口空間調整,比如天府新區、東部新區等産業聚集區的吸引力將會進一步加強,但不會出現城市“內卷”現象。“成都要進一步優化人口空間佈局,促進人口、産業、居住和公共服務配置的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邁入“2000萬人口俱樂部”意味著什麼? 成都: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來源:成都商報2021-05-31 10:23:36
四川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成為我國第四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