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朝陽區獲悉,CBD二期(西南區)交通優化工程已完工,涉及4平方公里內的景恒街、光華路、恒惠西路等35條道路,包括路網建設、慢行交通、街道景觀、停車秩序、科技管控等方面。繁忙的CBD實現“生活‘慢’下來、通行‘快’起來”。
在景恒街和恒惠路路口處,記者看到“二次過街”安全島、自行車震蕩標線等設備全新亮相,乾淨的地面上交通標識清晰醒目,行人、車輛有序行進。
“整個治理工程中,我們更注重行人感受。”朝陽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説,有時候老人、小孩兒過馬路走到一半,綠燈就變紅了,免不了擔心,安全島對他們來説必不可少,因此優化工程增設了25處安全島。
沿途的非機動車道,原先的白色隔離柵欄也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凸起的“震蕩標線”。“汽車車輪軋上去會産生明顯震動,提示駕駛員及時駛出非機動車道,避免事故發生。”負責該工程的工作人員介紹,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偶爾壓線,也會有明顯震感,促使騎行人做到“各行其道”。
此次綜合治理中,在CBD管委會、朝陽交通支隊及朝外、呼家樓等街道支援下,區交通委結合不同道路特點“量身定制”慢行改造方案,涉及壓縮機動車道、縮小路口轉彎半徑、加寬步道和自行車道、公交站臺後繞等方式,共計改造慢行系統約27公里,路口全部實現無障礙過街。
對標國際一流商務區建設標準,二期工程注重提升街區品質,採取了不少的智慧化措施。在學校、醫院、商業區人流量密集區域,共建設了十多處智慧斑馬線和新型一體式行人信號燈。對光華路等7條道路現有路燈桿、電車桿、交通設施桿、公安設施桿等各類桿體進行了“多桿合一”集約化整合,桿體整合率達73%。智慧綜合線桿搭載5G基站、電子警察、環境監測、無線WIFI等功能,一方面可有效減少對道路空間的佔用,另一方面,借助全息影像技術,區域內5處試點全息路口的監控探頭將實時掌握車輛動態,便於相關部門分析交通出行情況,合理引導車輛有序通行。
此次治理還啟動了“入欄結算+平臺動態調度+實時預警派單”的共用單車監管方式。CBD地區共將設置349個電子圍欄停放區,全域共用單車控制在1.5萬輛以內,入欄結算,圍欄外禁停,緩解共用單車侵佔步道空間的現象,凈化步道空間環境。
CBD區域在此次綜合治理中,通過建築空間退讓和綠地整合,共改造綠化面積約3.2萬平方米,新增6000余平方米綠地和6處“口袋公園”。通過完善林蔭行道樹,將慢行系統林蔭率由65%提升至85%。
隨著治理工程的不斷推進,“車讓人,景相隨”已成為現實。騎車的通勤族可沿著通惠河北側綠道,轉到通惠河沿岸,騎行至建外SOHO等大型寫字樓之間。步行的市民可經綠道從慶豐公園跨越通惠河,來到長安街南側的CBD城市森林公園。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