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多 人氣旺 消費火 三亞旅遊再創佳績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05-19 08:42:21

今年“五一”小長假,玩法多、人氣旺、消費火的海南三亞旅遊,再創佳績。據統計,4月30日至5月4日,各景區景點、椰級鄉村旅遊點共接待遊客64.68萬人次,同比增長221.75%。

近年來,三亞緊抓海南自貿港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引領區”目標,以創新為引領,對接國際化標準,補短板、調結構、促升級,深入推進“旅遊+”“+旅遊”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當前,告別“白天看海、晚上睡覺”旅遊模式的三亞,“海陸空”一起發力,旅遊産業轉型升級空間持續拓展,旅遊業正在加快向多業態融合發展轉變。引進新項目、打造新設施、完善新服務、推出新活動,越來越多的個性化新玩法、新産品、新熱點在各傳統景區呈現“井噴”之勢。

天涯海角的“天涯飛躍”、蜈支洲島的“風洞飛行”、大小洞天的“彩虹滑道”、三亞·亞特蘭蒂斯的“人魚水中秀”、亞龍灣的“空中棧橋”、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低空遊”……眾多老景區推出新項目,豐富多樣的新玩法,帶給遊客不一樣的旅遊體驗。在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走在海拔450米的全海景彩虹玻璃棧道上,可見美麗的叢林、大海、碧空。

攜程、驢媽媽等多個線上旅遊平臺的資訊顯示,三亞旅遊位居國內長線遊目的地城市排名之首。據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公佈的數據,“五一”期間,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367架次,共完成旅客吞吐量33萬人次,同比2020年增長148.7%。5月1日,機場旅客吞吐量刷新曆年“五一”小長假單日流量紀錄,寬體機起降架次創下通航以來單日佔比歷史新高。人氣爆火,既得益於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也離不開三亞旅遊産品不斷出新的“內功”。精心打造的“三亞×《和平精英》2週年慶起飛狂歡節”,把遊戲電競與文化旅遊合二為一,融入三亞旅遊特色,運用VR、真人盲盒、幻景拍照等新奇手段,為參與者帶來沉浸式體驗。

郵輪、遊艇、遊船被稱為三亞旅遊“三條船”。從2019年起,三亞著力謀劃“三條船”旅遊升級,引進郵輪企業、建設郵輪遊艇服務中心、深耕遊船“夜經濟”,“三條船”年均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五一”期間,三亞海事局轄區各類旅遊船艇共計開航9663艘次,接待旅客超過37萬人次。

5月3日,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免稅品提貨點,湖南遊客楊先生與妻子提取“戰利品”後,興高采烈地踏上歸途。“妻子買了護膚品、化粧品、首飾、包,我買了皮具、鞋子,還給小朋友添置了新衣服、新鞋子。”楊先生手拿整整10張訂單,細數購物“成果”。“五一”期間,三亞國際免稅城入店人數創歷史新高,5天接待超過13.2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大漲113%。“香化、首飾、服裝、皮具、手錶等免稅品排在前幾名,銷量大增。為應對購物高峰,我們一連幾天都是全員加班上崗。”三亞市內免稅店有限公司公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和旅遊市場復蘇相輔相成。統計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月5日,三亞海關監管的市內4家免稅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6.92億元,佔海南全省免稅購物金額的69.6%。“5月1日至4日,海南省外遊客在三亞的每人平均消費水準與2021年春節黃金周每人平均消費基本持平,‘北上廣’遊客消費總額位列前三。從三亞機場出境的客群中,江浙皖戶籍免稅購物人群佔比超過1/3。”三亞市旅遊推廣部門負責人介紹。

除了免稅購物,旅遊熱也帶火了住宿、餐飲等消費。據三亞市旅文局抽樣調查統計,4月30日至5月4日,三亞全市旅遊飯店平均開房率為81.97%,同比提高40.71%。“近年來,三亞年接待遊客已超過2000萬人次。這麼多遊客到三亞,我們有信心加快改善旅遊條件,不斷滿足遊客的需求。”三亞市旅文局局長陳震旻表示。(董 欣)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玩法多 人氣旺 消費火 三亞旅遊再創佳績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05-19 08:42:21
今年“五一”小長假,玩法多、人氣旺、消費火的海南三亞旅遊,再創佳績。據統計,4月30日至5月4日,各景區景點、椰級鄉村旅遊點共接待遊客64.68萬人次,同比增長221.75%。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