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破解難點痛點——老舊小區改造的青銅峽模式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1-04-27 09:00:17

“光明小區不光明,燈不亮來路不平。”這句話曾在寧夏青銅峽市光明小區廣為流傳。

但短短半年,這個老舊小區就“舊貌換新顏”:低矮、破舊的平房被拆掉,建成花園涼亭;坑坑洼洼的小道,變身健身步道;家裏下水通了,臭味沒了……

光明小區只是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寧夏青銅峽市在改造中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多元融資2.7億元,高標準完成了3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群眾滿意度測評達到98%。

“越是百姓貼身事,越要商量著來”

宏遠小區位於青銅峽市老城區核心地段,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因為年久失修、基礎設施老化,居民生活並不“優越”。“過去就是今天這堵了,明天那漏了,居民頭疼,找到社區我也頭疼。”負責管理該小區的南苑社區黨委書記趙靜説。

去年,這個建於二十世紀90年代末的小區被列入青銅峽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中。為充分收集群眾建議,趙靜組織網格員召開徵求意見會、居民議事會23場,發放徵求意見表4000余份。

“居民的需求是改造最大的出發點,必須要讓他們參與到決策中。”青銅峽市住建局局長王浩説。

據介紹,全市共徵求到意見1000余條,老舊小區居民參與率達85%以上,切實摸清了群眾意願、全面掌握了改造需求,最終實現“量體裁衣”“點單下菜”。比如,在普遍解決下水不通、暖氣不熱等基礎設施問題後,有的小區更側重增加老年健身器材,有的小區解決停車難,有的小區則解決“被護欄、圍墻分割”的問題。

銀河社區教育衛生小區居民張維國談起改造前的小區,嘆聲連連:墻皮脫落、道路坑坑洼洼、樓道裏亂七八糟沒人管,電話線等各種線就像“蜘蛛網”一樣趴在墻上,他很多老同事都買房搬走了。

“這次改造力度大、範圍廣,基本解決了我們小區多年來積累的問題,小區變成了花園,孩子有耍的,老人有鍛鍊的場地,大家都很高興。”張維國説,搬走的老同事都很羨慕他,説老房子改得跟新房子一樣。

數據顯示,通過改造,青銅峽市老城區新建改造綠地面積2.4萬平方米,新建停車泊位431個、公共活動場所5340平方米。今後兩年該市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涉及近萬戶居民。

創新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難點、痛點

老舊小區改造不易,改造後更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方能切實讓居民享受到改造帶來的“紅利”。記者採訪中發現,青銅峽市在此次老舊小區改造中有很多創新之舉。

首先,建立多元融資機制,確保“有米下鍋、有錢辦事”,改造中政府沒有舉一分錢的債。作為西部地區縣級市,又面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青銅峽市本級財政十分有限。因此,在此次改造中,該市建立起“中央補、省區配、市縣保、社會引、企業投、居民籌”的多元融資機制。在社會融資方面,青銅峽市引入國網供電公司、鐵塔公司等大型國企投入資金4200萬元,對城市電網進行改造,配套建設電動車智慧充電樁、自動售電機等設施。在企業投資方面,青銅峽市引入電信等四大運營商投入資金462萬元,完善小區通信、網線、基站等配套設施。

同時,居民也合理分擔改造資金,累計出資200余萬元對住房內上下水管道、單元間支管以及住房設施進行更新,僅管網改造入戶費用居民出資率就達100%。而低保戶、特困家庭則被減免了改造資金。王浩説,居民出資後會更主動監督改造項目的實施,也會更珍惜改造成果,現在百姓看到有人違規停車損壞健身步道都會制止。

其次,多渠道補充網格員,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確保改造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一般而言,每名網格員服務300—500戶社區居民,但青銅峽市選派146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下沉城市社區網格,政府購買服務150人擔任專職網格員,選聘兼職網格員427名,使得每名網格員服務的對象降為100-300戶,能更精準有效地做好改造中的溝通、協調工作。

第三,率先開展物業管理體制改革,補齊管理短板,提升服務能力。為實現改造好並管好,讓百姓長久受益,青銅峽市一方面針對物業管理缺失的零散老舊小區,由社區引導成立業委會、競聘選擇物業公司,實現規範化管理;另一方面則賦予街道社區對轄區物業企業的監督管理權、評價考核權,建立物業“評星定級”管理考核機制,對配合程度不高、居民不滿意的列入“黑名單”或“降星”,確保服務跟得上、小區管得好。

裕民街道辦副主任何珊説,以前街道辦、社區對物業公司的服務是“看得見管不著”,現在是“看得見也管得著”,隨時可以指出問題,督促他們越做越好。

基層治理能力得到錘鍊和展現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老舊小區改造涉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訴求,關係大家的切身利益,不做好溝通工作是難以推進的。可以説,像老舊小區改造此類的民生事情,要把群眾組織好,資源統籌好,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性建設工程,而是錘鍊和展現基層治理能力的系統性工程。

網格員張海榮是一名“新手”,服務光明小區11棟樓居民,去年4月一到崗就面臨老舊小區改造。“真沒想到網格員這麼苦這麼累,沒少因為委屈哭鼻子,但哭完還得幹。”她説,樓裏住的都是老年人,她學著放慢口氣輕聲説,一次説不通就兩次,做通一棟樓思想就先改一棟,再讓其他樓的人實地看,越到後面工作就越好幹。

社區居委會和網格員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的表現也贏得了居民的認可和信任。“社區書記和網格員反覆去做居民工作,解決問題,每天好幾趟來回跑,大家都看在眼裏,暖在心裏。現在家裏下水通了,暖氣熱了,小區花紅草綠,我們住得很舒心,他們是大功臣。”光明小區居民詹文庚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改造後不少社區居委會有了新的更大的辦公場所,他們延伸服務觸角,力求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趙靜説,南苑社區新陣地有兩千多平方米,他們按照“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原則,把更多空間留給居民活動、為居民服務。“社區老年人多,以前只能跑到別的社區看病拿藥,走路還有一定距離,很不方便。有場地後我們馬上申請設立了衛生服務站,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醫療服務了。”趙靜説。

各個社區還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場地條件,拓展了一些便民服務,如老年飯桌、殘疾人輔助器具借還中心、服務驛站等。“以前社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社區有人幹事、有錢辦事,還有場地條件,自然應為居民提供更健全服務。”何珊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創新破解難點痛點——老舊小區改造的青銅峽模式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1-04-27 09:00:17
“光明小區不光明,燈不亮來路不平。”這句話曾在寧夏青銅峽市光明小區廣為流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