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二次上市能否破局

來源:經濟日報 2021-04-09 08:47:42

近日,香港聯交所披露了物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美科技”)的招股書。招股書披露,物美本次上市範圍包括物美超市業務和去年收購的麥德龍中德合資公司股權,物美創始人張文中將出任擬上市公司董事長。

時間回溯到2003年,物美旗下物美商業曾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但在2015年,物美商業宣佈私有化並正式退市。此次物美打包麥德龍資産二次赴港上市原因何在?又折射出我國零售業怎樣的發展特點?

“物美一直在通過持續並購等方式不斷擴大銷售體系,比如收購了家居賣場百安居中國業務、樂天集團華北區門店、鄰家便利店門店、華潤萬家大賣場、麥德龍中國等。”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祝繼高看來,頻繁收購使物美債務壓力加重,2018年、2019年所有者權益為負,資産負債率大於1。“物美選擇二次上市進行股權融資,一方面增加了股東權益,為並購整合提供了資金;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資産負債率,為後續債務融資留足空間。”

赴港上市,一方面是企業的資本戰略,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産業戰略。祝繼高認為,物美一直在尋求數字化轉型,探索自己的新零售之路,在2015年創建了電商平臺多點,二次上市的融資可以加速公司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目標。物美科技不僅名字中帶有科技元素,同時將自身定位為“全面數字化生鮮快消實體零售企業”,其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可見一斑。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認為,此次物美在香港二次上市,既有繼續擴大國內市場的需要,也有進一步深耕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二次上市可以對衝企業的債務壓力,為進一步收購優質互補資産打下基礎,促進快速發展。經過此次疫情,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線上平臺開始發力生鮮到家服務,使線下超市面臨巨大挑戰,大部分超市的銷售、客流、利潤都較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加快門店改造、物流加工等供應鏈建設,調整商品結構,發展數字化基礎設施,聚焦到家業務。”

此外,物美赴港二次上市也折射出我國零售企業的巨大發展空間。祝繼高認為,通過物美收購麥德龍、蘇寧收購家樂福等並購案例,可以發現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已經不再是“主宰”,越來越多的本土零售企業“後來居上”。中國整體零售市場規模與美國相當,這表明對於零售企業而言,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化轉型在當今零售業中的重要性越發顯現。隨著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傳統零售業業績不景氣,新興的線上零售逐漸佔據市場,零售業態處於新舊交替關口。目前中國零售市場正面臨著歷史性的變化時期,零售業企業特別是線下企業,面臨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線上零售快速迭代的衝擊,對線下實體超市的生存發展提出嚴峻挑戰。

“競爭激烈、銷售下降、顧客流失、成本增大是線下實體店面臨的普遍問題。”陳立平認為,以物美為代表的線下實體超市應加快門店改造,加快配送中心和加工中心建設,加快自有品牌開發,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及到家服務系統升級等。“物美要加快經營轉型,從重視商品到重視經營顧客,從價格競爭向為顧客提供生活解決方案轉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還沒結束,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仍存,線下零售不要盲目擴張,超出實際需求投資基礎設施,要保持較好的現金流。”陳立平説。

在招股書中,物美科技多次提到“科技化”,未來國內零售業的競爭熱點也將圍繞“科技”展開。祝繼高認為,未來零售業將以“物流+科技”為主,同時“高效率+高科技”將切入線下業務零售行業,開展線上線下全渠道佈局。未來零售業會進一步強化對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基建投資。

“當前,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對於企業上市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祝繼高表示,零售企業在上市決策時,一定要合理規劃企業發展戰略,堅持企業資本戰略服務企業産業戰略的原則,進行多渠道融資。相比境內資本市場,境外資本市場的上市門檻相對較低,沒有硬性盈利要求,所以2018年、2019年所有者權益為負的物美選擇在港股上市就更為合適。

“其實,企業在面臨融資決策時,除了上市外還可以進行股權再融資和債務融資。股權再融資包括配股和增發等,債務融資包括公司債、企業債、永續債、可轉債等。”祝繼高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物美二次上市能否破局
來源:經濟日報2021-04-09 08:47:42
近日,香港聯交所披露了物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美科技”)的招股書。招股書披露,物美本次上市範圍包括物美超市業務和去年收購的麥德龍中德合資公司股權,物美創始人張文中將出任擬上市公司董事長。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