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房産拆遷安置多年共管仍屬個人

來源:法制日報 2021-04-07 15:29:10

一方婚前自建農房經過多年的共同管理和使用,婚後拆遷所得補償是否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近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法院審結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法院以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産不因婚姻關係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為由,依法認定婚前房産儘管經過8年共同管理,仍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産,依法駁回了原告李某要求分割被告劉某訴爭拆遷安置房的訴請。

法院查明,李某和劉某于2005年經人介紹相識,于2006年5月登記結婚,雙方均屬二婚,此次婚後未再生育子女。婚後生活中,李某和劉某常因生活瑣事發生矛盾。2017年再次發生矛盾後,雙方分居至今。現原告李某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訴請離婚,並要求分割共同財産。

法院主持調解,因雙方分歧較大,致調解未果。另查明:劉某曾于1992年在南昌市象湖鄉自建三層樓房一棟。後因南昌市朝陽洲地區進行建設工程項目開發,劉某自建農房屬於徵收範圍。2014年3月10日,劉某與南昌市西湖區某村民委員會簽訂《農房拆遷安置補償協議》,對其自建房屋進行還建房安置。現安置房位於南昌市西湖區雲海路889號,安置房屋登記于劉某名下。

庭審中,雙方就拆遷安置房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産産生了較大爭議。原告李某認為,訴爭拆遷安置房雖係劉某的婚前財産拆遷補償而來,但婚後經過雙方管理並使用超過8年,該房屋應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被告劉某辯稱,訴爭拆遷安置房是對劉某婚前個人自建農房的拆遷補償,原告李某未作出過任何貢獻,應仍舊屬於劉某的個人財産。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被告均係二婚結合,在法院多次調解下,雙方仍堅持離婚,雙方感情確已破裂,故對於原告李某請求法院判決離婚的訴請予以支援。本案爭議的焦點為訴爭拆遷安置房是否夫妻共同財産。根據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一方婚前的個人財産,不管夫妻雙方在一起生活了多少年,也依然是個人財産,不會變成夫妻共同財産。本案中登記于劉某名的下安置房同樣不能因婚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因此,原告李某主張訴爭拆遷安置房屬於夫妻共同財産的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援。

據此,法院依法判決解除原被告之間的婚姻關係,並駁回了原告李某要求分割被告劉某訴爭拆遷安置房的訴請。判決生效後,原被告均表示服判息訴。

婚前房産基於人身專屬性應為個人財産

經辦法官庭後表示,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産,為夫妻的共同財産,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産、經營、投資的收益;(三)智慧財産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産,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産。夫妻對共同財産,有平等的處理權。同時,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規定,下列財産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産:(一)一方的婚前財産;(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産;(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産。

本案中,案涉安置房産並不屬於上述夫妻共同財産的範圍,應屬於一方的婚前財産。首先,案涉安置房産具有個人財産屬性。我國法定夫妻財産制度是婚後所得共有制,也就是説婚後取得的財産,以共有為原則,以個人所有為例外。判斷是否具有個人財産屬性,一方面,要看該財産是否與特定的人身相關聯,是否具有專屬性。另一方面,全面考慮財産的來源、時間、是否支付對價,是否作出貢獻。

其次,案涉安置房産是對婚前房産的補償。根據《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關於房屋産權調換的規定,取得的安置房産權,是原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的轉換形式。

因此,劉某的安置房産來源於婚前個人自建農房,具有鮮明的人身專屬性,是對劉某婚前個人自建農房的補償,是前一物權的權利延伸。在李某未支付對價,亦未做出過貢獻之情形下,且在拆遷部門在拆遷安置未考慮李某的人口因素,且雙方未對夫妻財産以書面形式進行約定的情況下,並不因雙方婚後共同管理和婚姻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而應認定為劉某個人財産。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婚前房産拆遷安置多年共管仍屬個人
來源:法制日報2021-04-07 15:29:10
一方婚前自建農房經過多年的共同管理和使用,婚後拆遷所得補償是否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近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法院審結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法院以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産不因婚姻關係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産為由,依法認定婚前房産儘管經過8年共同管理,仍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産,依法駁回了原告李某要求分割被告劉某訴爭拆遷安置房的訴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