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上市銀行涉房貸款佔比超標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1-04-06 11:16:44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5日發稿時,共有21家A股上市銀行發佈2020年年報。其中,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的房地産貸款佔比或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

5家銀行部分指標超上限

上述21家上市銀行中,包括國有大銀行(6家)和股份制商業銀行(8家)共14家,佔比近七成。

根據房地産貸款集中度新規,中資大型銀行(第一檔)、中資中型銀行(第二檔)的房地産貸款佔比上限分別為40%、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分別為32.5%、20%。整體來看,2020年不少上市銀行房地産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仍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有個別銀行涉房貸款佔比超標。值得警惕的是,亦有部分銀行逼近監管紅線。

6家國有大銀行毋庸置疑在第一梯隊。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年末,6家大銀行房地産貸款佔比均在紅線之下,其中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佔比超過39%,已經逼近40%的紅線。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方面,建設銀行(34.73%)、郵儲銀行(34%)超過32.5%的紅線。交通銀行受房地産貸款集中度影響最小,其房地産貸款佔比為28.07%,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為22.12%。

股份制商業銀行位列第二檔。在已披露年報的8家銀行中,截至2020年年末,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房地産貸款佔比分別為33.12%和34.56%,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分別為25.35%和26.55%,均超過27.5%和20%的上限。中信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也超過20%,房地産貸款佔比逼近27.5%的紅線。

整體影響可控

雖然個別銀行涉房貸款指標超越紅線,但整體影響可控。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曾撰文稱,從上市銀行及公開市場資訊來看,需要進行調整涉房貸款的銀行規模相對有限,涉及到的房地産貸款餘額在整個金融機構涉房貸款餘額中的佔比約為25%,主要集中在建行、郵儲、招行、興業等幾家中資大中型銀行。假設這幾家銀行整體貸款增速運作平穩,平均每家銀行在2021年涉房貸款或少增1000億元-1500億元,佔到各自涉房貸款的比例為5%-10%,佔各自銀行貸款餘額的比重為1%-3%,佔銀行業房地産貸款比重約1.5%,需要調整的規模並不大,而且還有2-4年的整改期。大多數銀行並未踩紅線,客觀上存在填補空缺的可能性。

建行是房地産領域貸款規模最大的銀行,也是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最高的銀行,建行副行長呂家進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房貸集中度新規的過渡期相對充裕,超標部分建行會逐年消化。“建行將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採取多種措施,穩妥促進對公房地産業務平穩發展,保持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理適度增長,有序降低房地産相關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佔比。”

招商銀行首席風險官朱江濤表示,房地産集中度新規對於招行的總體影響可控,未來招行將根據涉房貸款集中度監管要求加快內部資産結構調整力度,會沿著兩個方向的策略進行調整:一方面,加大投資類資産配置力度,包括央票、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商業銀行債券等;另一方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力度發展普惠小微、消費貸款、新動能與新經濟、供應鏈金融等業務。

監管持續加碼

可以預期的是,2021年將成為房地産貸款強監管的一年。

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會議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産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援力度。

3月26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産領域的通知》,從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加強信貸需求審核、加強貸款期限管理、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加強貸中貸後管理、加強銀行內部管理等方面,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審慎合規經營,嚴防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産領域。同時要求進一步加強仲介機構管理,建立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表示,應通過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核心是引導銀行信貸資源投向小微、普惠、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5家上市銀行涉房貸款佔比超標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1-04-06 11:16:44
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的房地産貸款佔比或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