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共話協同發展 讓京津冀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來源:天津日報 2021-03-08 17:52:08

全國政協委員谷樹忠:

聯合組建區域性生態修復主體提高修復效能

■ 北京日報記者 楊旗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實施7年。通過三地協同努力,作為率先突破的三大重點領域之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深水區”,在生態領域,三地應更加注重解決深層次問題,加強一體化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聯合組建區域性、流域性生態修復主體,提高生態修復品質和效能。

“近年來,三地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百姓明顯地感受到環境在變好、生態在變美,天變得藍了、地變得綠了、水變得清了。”谷樹忠説,從數據上來看,2020年,三地PM2.5濃度均低於50微克每立方米的水準,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達到或超過50%,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另外,永定河首次實現了全線通水,讓三地百姓看到了河不斷、水常清的希望,堅定了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決心和信心。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目前,在探索合作機制上,三地生態聯建聯防聯治已取得一些新突破。”谷樹忠舉例説,近年來,京津冀三地與山西、國家開發銀行等共同成立永定河流域投資公司,通過資金整合、專業生態服務等方式,造就越來越多的綠水青山,並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再通過轉化來的金山銀山,造就更多的綠水青山,實現良性迴圈和“兩山”兼顧,“這個模式的優勢已初步顯現,實施主體明確,責任主體明確,服務也更加專業。”

“在生態領域,協同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谷樹忠認為,三地應更加注重發現解決深層次問題。三地情況不同,生態治理水準也不同。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最高,理應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走在前列,為津冀兩地提供必要的管理、技術、人才、資金等支援,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形成生態綠色發展的共同體;天津、河北應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推動産業綠色轉型發展,培育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修復等産業。

谷樹忠建議,加強京津冀一體化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合理佈局生産空間、生態空間、生活空間;加大區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力量,組建類似于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的區域性、流域性生態修復主體,提高生態修復品質與效能;加大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力度,拓展價值實現的路徑,包括産品銷售路徑、生態服務路徑、生態補償路徑等;建立健全價值實現機制,包括價值評估機制、價值交換機制、價值預警機制等,確保生態産品不斷增值、居民收入不斷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周潮洪建議:

發揮好京津冀河(湖)長制管理協調聯動作用

■ 本報記者 于春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生態環境濃墨重彩,對水污染防治高度重視,這令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務局總工程師周潮洪非常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

作為來自水利系統的代表,周潮洪很關注京津冀河(湖)長制這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

“建議進一步發揮京津冀跨界水域河(湖)長制管理協調聯動機制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加大資訊共用和聯合執法等工作力度,實現全流域水環境治理目標一致,步調一致。”

周潮洪表示,近年來,京津冀水環境治理聯防聯控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成效初顯。天津市和河北省簽訂了引灤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上下游聯合治理,引灤水質逐步好轉,永定河開展了全流域綜合整治。

“為了推動京津冀地區河(湖)長制名實相符,三地建立了京津冀跨界水域河(湖)長制管理協調聯動機制,政府部門和河流管理部門協調聯動,落實京津冀跨界河湖主體責任,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協調整合各方力量,凝聚河湖管理合力,全面提升河湖水環境品質,有效處置解決河湖管理突出問題。”

周潮洪介紹,目前,三地實現了交界地縣市級河長組織聯合檢查,建立跨界河流問題臺賬,按照屬地原則快速處置,涉及三地共同處置事項的,由京津冀三地相關河(湖)長組織協同處理。

“河(湖)長制的惠民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京津冀地區深層次水資源、水環境矛盾仍然突出,京津冀地處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海河流域,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全國平均值的1/9,有限並且時空分佈不均衡的水資源,難以滿足三地的各自需求。”周潮洪結合數據説。

周潮洪説,水污染治理對整個海河流域水環境改善意義重大,上游水質好了,流到下游的水質才會好。為此,周潮洪建議,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國家的優惠政策、資金投入等更多向上游欠發達地區傾斜。“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三地資訊共用機制及聯合執法機制,及時協調解決上游來水水質問題,及時通報違法排污問題,為屬地快速查處提供先決條件,避免下游水質污染。”周潮洪還建議,加快外調水工程建設,著力增加京津冀地區的水資源,以保障這一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劉志新建議:

統一規劃實施京津冀生態建設

■ 河北日報記者 賈楠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攜手防治污染、共護碧水藍天,成果顯著。藍天在增多、河流在變清、綠色在擴展,生態屏障更加堅實。”全國政協委員、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志新多年來一直關注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調研,他建議,進一步提高京津冀區域生態建設水準,需建立完善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一體化機制。

京津冀地區山同脈、水同源,同處一個生態系統,是生態和經濟共同體。生態環保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大率先突破領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直接體現。劉志新建議,按照京津冀生態建設一體化的思路,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制,統一規劃實施三地生態建設。

“應建立京津冀生態建設一體化的頂層協調機構,統籌三地實現規劃設計、資金分配、産業定位、項目分配等戰略層面的統一協調。加快構建京津冀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統一的監管機制,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優化空間佈局,合理配置資源。”劉志新表示。

他建議,統籌考慮京津冀三地水生態保護所需,制定京津冀地區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範補償對象、補償資金來源、補償標準。同時,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補償主體方面,建立以中央縱向補償為主、京津冀橫向補償為輔,同時引進市場化的企業補償和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參與的補償機制。補償方式方面,將生態補償與生計保障和區域發展結合起來,拓寬補償渠道,通過政策補償、資金補助、對口協作、産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多種方式提升“造血”能力。

“進一步推行排污權、碳排放權、水權、林權等市場化交易,探索建立‘生態銀行’體系,引入‘特許經營權’拍賣制度,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健全生態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和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客觀科學評估生態資産價值和生態保護成本,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奠定堅實基礎。”劉志新表示。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還要與首都“兩區”建設統籌考慮。劉志新建議,在燕山、太行山、壩上高原等重點生態區紮實推進造林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經濟林,支援實施草原生態恢復、濕地保護工程等。同時,發展林下經濟、林産品加工、森林康養旅遊等産業,增加林農收入,建成完善的自然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産業體系,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代表委員共話協同發展 讓京津冀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來源:天津日報2021-03-08 17:52:08
京津冀三地代表委員共話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聯合組建區域性生態修復主體、河(湖)長制管理協調聯動作用、統一規劃京津冀生態建設三方面展開討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