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青島大項目”累計攬下51個“魯班獎”

來源:青島日報 2021-03-08 17:24:13

好消息!“青島大項目”累計攬下51個“魯班獎”-中國網地産

■紅島國際會展中心。

前不久,隨著新一批魯班獎名單的公佈,五年間一直奔著這個目標前進的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項目再次迎來“高光時刻”,這已是該項目摘得的第七個國家級行業獎項。作為建築業的“奧斯卡”,能夠最終捧得魯班獎的“小金人”,無疑是對建設者實力的最有力證明,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建造水準的尺規之一。

在此次公佈的名單中,青島除了收穫一個魯班獎之外,還有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圖書館和萊西第二中學等9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至此,我市自魯班獎和國家優質工程獎創立以來,累計獲得魯班獎工程項目51個,國家優質工程獎項目89個,所獲國家級獎項數量居全省首位。

叫響“青島建造”品牌

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等“城市新地標”項目誕生的背後,是我市“青島建造”力量的不斷崛起,同時也是城市跨越式發展的有力證明。

從無到有,任何成績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築更是如此。作為全國建築行業工程品質的最高榮譽獎,魯班獎的參評項目必須在開工前就制定品質目標,提出技術措施,強化品質控制,精心組織施工,嚴格檢查驗收,在工程遇到新問題時還要組織技術攻關,並要做好整個工程技術檔案材料的積累。可以説,創魯班獎工程的全過程,也是整個加強管理的全過程。

“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是目前全省魯班獎獲獎項目中建造體量最大的,總建築面積達48.8萬平方米。自開工伊始,我們即確定了‘魯班獎’品質目標,形成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抓品質管理,堅持事前預控、過程監控和事後驗控的動態管理。”青建集團股份公司執行總裁孫邦君介紹説。

在此過程中,科技創新驅動是重中之重。記者了解到,BIM技術貫穿了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建造全過程,以此克服了地質條件複雜、高空大跨度鋼結構滑移、高大空間魚腹式懸索玻璃幕墻等諸多難點。與此同時,還採用了光伏發電、水蓄冷空調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高效節能光源、Low-E玻璃等綠色節能技術,獲得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順應了當下綠色建造的大趨勢。據統計,在建造過程中,該項目共計發明專利及工法33項。

此外,我們所熟知的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工程門診住院樓項目、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項目、青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項目一期(聯檢大廳)、青島德國企業中心項目等都曾拿下過該獎項。相較于獨具一格的建築造型,這些項目更為亮眼的是其在建造理念上的革新。以青島德國企業中心為例,它是國內首個獲得DGNB及綠建三星雙重認證的建築項目,在減排、節能、節水等方面嚴格按照DGNB可持續建築評估體系,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5580噸,減排率達60.8%。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建造理念的轉型也變得更為勢在必行。

“十四五”打造“智慧住建”標桿

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海天中心、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新機場高速連接線等多個我市重點工程均是奔著拿魯班獎而去。如今,利用BIM和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引領建築業轉型升級已成趨勢。在近日召開的我市“十四五”時期建設高品質城市發佈會上,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就提到將發力打造“智慧住建”標桿,加快推進基於資訊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慧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等方面的發展,到2025年,整體提升城市建設水準和運作效率。

如今,被稱為市區到膠東機場“迎賓大道”的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已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回望整個施工過程,工程一直按照魯班獎的建設管理標準進行嚴控,主動對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先進做法,打造示範工程和精品工程。建設創新應用多達數十項——包括在全市首次大規模採用預製裝配式橋梁施工工藝,壓縮工期近6個月的同時減少施工擾民;路燈、信號燈、交通標誌牌、電子警察、視頻監控、交通資訊發佈屏、5G微基站等“多桿合一”,桿件數量由465件減少為299件;採用倣石混凝土路緣石替代天然石材,更加環保的同時可節約投資20%-30%。

未來,智慧建造技術的加持,勢必將進一步叫響“青島建造”品牌。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好消息!“青島大項目”累計攬下51個“魯班獎”
來源:青島日報2021-03-08 17:24:13
前不久,隨著新一批魯班獎名單的公佈,五年間一直奔著這個目標前進的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項目再次迎來“高光時刻”,這已是該項目摘得的第七個國家級行業獎項。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