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過重慶的人,才能體會“魔幻之都”的含義。
從穿城而過的嘉陵江與依山錯落的建築,到臨江而建的洪崖洞與輕軌穿樓的李子壩, “立體”是“山城”是地理環境以及文化底蘊的縮影,也是這座城市最為震撼的獨特標簽。
3月7日,央視新聞頻道對沙坪壩項目的報道再次展現了令人驚嘆的一幕。這已經是央視年內第二次將目光聚焦於此。今年1月2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亦曾對該項目作出重點報道。
當看到呼嘯的高鐵復興號是從成都方向到達重慶,穿過雄偉的建築綜合體駛進沙坪壩站,除了觀眾們真實所見的“朝辭成都,午至重慶”的生活提速體驗,這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緊密聯合的重要成果。
近年來,擁有巨大經濟體量的成渝兩地,被賦予更多時代發展的意義。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戰略的交匯點,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示範區等諸多特別的定位,意味著成渝兩地聯合發展的使命以及主要的責任與擔當。
2020年1月,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如火如荼,滲透到各個領域。其中,沙坪壩站即是雙城在空間連結取得的碩果之一。
12月24日成渝高鐵正式提速——復興號動車組從重慶沙坪壩站出發,以最高350公里的時速,僅用62分鐘即到達成都東站。至此,兩地的通行時間從以往的兩個半小時減少到了一個小時,成渝的“雙城生活”已變成了“同城生活”。
根據央視報道,這座沙坪壩站目前承擔了接近一半的成渝兩地對開高鐵量,日常每天有17對班列並開。而復興號所穿過的綜合體龍湖光年項目,亦是全國首個高鐵商圈TOD項目。
據介紹,龍湖光年項目有7層的地下空間承擔全部交通換乘功能,包括高鐵換乘通道、軌道車站、公交車站、計程車站、停車場等,實現各交通方式“零換乘”。
與老沙坪壩項目相比,光年項目無疑更好的方便了民生與拉近成渝産業集群。資料顯示,老沙坪壩車站始建於1979年,由於功能不全、設施老舊、車流量下降等諸多問題,于2011年車站正式停運,準備改修。而改修的重點,不僅僅是車站功能的升級,更多的是引入“站城一體化”建設理念,將城市更新與軌道交通相結合,並打造能夠對標東京澀谷之光、巴黎拉特芳斯等國際知名項目的全國首個高鐵商圈TOD項目。
據悉,在光年項目建成後,沙坪壩商圈的面積擴大到0.74平方公里,擴容近3倍。其中,金沙天街就佔到了21萬方,體量超過現有沙坪壩商圈商業的總和。一定程度上講,全新的沙坪壩站,以及坐落其上的光年項目是重慶精心準備的一份“見面禮”。
可以看到,作為公共交通與生活、工作、商業、文化以及居家等無縫銜接的重要載體,如今沙坪站上的龍湖重慶光年項目已成為國內乃至世界TOD標桿項目。
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龍湖重慶光年項目的開發、建成,對國內TOD領域發展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與里程碑意義。除“全國首個商圈高鐵TOD”、“中國首個TOD垂直城市樣本”等等,龍湖重慶光年還入選《全國高校房地産專業案例教材》。
龍湖重慶光年還是龍湖集團25年城市運營經驗的一次重要實踐體現。作為在TOD領域具有領先競爭優勢的企業,龍湖集團是參編中國首個TOD團體標準(由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和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共同組織編制的《城市軌道TOD綜合開發項目通用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城市軌道TOD綜合開發項目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唯一開發企業,其為《規範》和《標準》貢獻了豐富的多主體、多業態、多軌合一複合項目的投資、開發、運營經驗,並將“垂直城市”的理念融入到標準中。
如今,龍湖集團在TOD領域的實踐經驗正在國內全面開花。截止到目前,龍湖集團持有TOD項目已達70余個。對於TOD以及光年項目,龍湖集團總規劃師胡劍曾表示,“我們要和城市一起生長,服務好老百姓的各種需求。無論是TOD戰略、還是這個項目(指龍湖重慶光年),都是和龍湖的業態、産品、服務目標是完全匹配的。”
當復興號駛入龍湖光年項目,這座綜合體項目不僅僅是一座“懸浮的城市”,重慶魔幻標簽中的新“打卡地”,更是連接成渝雙城的紐帶,以及我國西部地區崛起的一個縮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