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帶動 多地樓市春節成交變化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2-26 09:53:14

◎政策

監管措施已經就位

除了信貸政策管控外,各地對於房價的管控也在升級。

2月初,深圳宣佈建立二手房成交參考價發佈機制,並要求二手房經紀公司所有平臺不允許發佈高於成交參考價的房源資訊,高於參考價的房源可以過戶,但買家需簽署風險告知書。最新消息顯示,深圳的光大、建行、農行已陸續宣佈將參考價作為按揭貸款依據。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二手房參考價政策的出臺,客觀上有助於後續房地産市場穩定,如果房貸政策跟隨收緊,深圳二手房價格降溫概率將會加大。

“指導價相比過去前進了一大步,政策開始告別碎片化和頭痛醫頭。”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如何把指導價轉化為住建和金融通力合作,打擊違規加杠桿是關鍵。

不過,投機炒房仍然存在變數,有觀點指出,若深圳高於參考價的二手房可以過戶,而銀行以參考價作為按揭貸款依據,很容易滋生“雙合同”産生,從而給購房者帶來新風險,需要從信貸調控角度入手,防止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産領域。而在廣東,省銀保監局2月宣佈將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産領域行為,部署全轄銀行機構進行風險排查,並組成6個核查組深入開展現場調查取證。

對於後續樓市走勢,張大偉認為,整體趨勢來看,預計一季度房價繼續上漲壓力依然持續,但越來越收緊加碼的調控政策有望平穩市場。

賣方市場下必須防範四大交易風險

拖延交樓辦證、品質參差不齊、配套設施不全、隨意擅改規劃、退款百般刁難、物業管理混亂等一直是買房者投訴的行業痛點問題。當前,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正面臨樓市加速升溫的趨勢,並逐步推動樓市轉向以開發商和仲介為主導的賣方市場。

根據南方日報記者近期調查到的若干現象,特向住房消費者和買方提供以下建議,以防範出現不必要的交易風險。

雙合同現象或迎監管整頓

雙合同是開發商為規避政府的限價令而採取的一種投機做法,一份是在政府指導價格下擬定的房屋交易合同,另一份則是以裝修、水電等為名義來補充並再次收費的合同,兩份合同加起來才是房屋的實際交易價格。近期,在廣州天河區等一些房價短期上漲較快的片區已經出現個別開發商要求與買家簽訂雙合同的現象。由於這類操作辦法違背了地方政府現行的樓市監管政府,因而存在較高法律風險,建議市民保持謹慎。

認籌金和誠意金隱藏陷阱

認籌金和誠意金是指開發商正式銷售前讓購房者繳納的費用,是通過許諾折扣優惠和優先購買權來刺激市場交易的一種行銷手段。有些凈負債率比較高的房企,甚至把收取認籌金和誠意金,作為向社會融資的主要手段。認籌階段,開發商通常未取得對房屋的預售證。在市場過熱的情況下,開發商為了融資蓄客還會超額向客戶收取認籌金和誠意金。一旦後續交易不成,如遇開發商故意“耍賴”,認籌的買家將面臨退款困難。

忽略合法性審查或不勝其煩

不管“在售”房屋再熱,也不可忽略對項目本身在用地、規劃、建設、預售許可、産權性質、合同規範等方面的合法性審查。這些環節往往是最容易引發交易法律糾紛的地方。許多買家遭遇貨不對板、辦證困難、項目爛尾、擅改規劃、品質低劣等問題,均與事前審查不嚴有關。交易之前對該樓盤和開發商的實際情況一定要全面了解、做足功課,該查的證書文件一個都不能漏。

身份資格證明造假有風險

在一城一策的背景下,許多城市和區域近期為了科學精準地調控市場,在社保、學歷、就業等方面都調整或優化了本地的購房政策。有些開發商和行銷機構為了更多地吸引社會資金進來,有時會誘導或協助沒有購房資格的人,通過編造不實材料或直接造假證明的辦法來繞開政府制定的市場準入規則監管。這類違反違規行為具有非常大的法律風險,有炒房衝動或實際購房困難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就地過年”帶動 多地樓市春節成交變化
來源:南方日報2021-02-26 09:53:14
今年春節前,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曾公開表示,全國36個大中城市“就地過年”人數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萬。在冬季疫情防控形勢下,國家大力倡導“就地過年”,這給房地産市場帶來了一些新變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