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住房供給留住中高端人才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2-05 11:38:17

 連月來,佛山南海、順德、禪城、高明等區域公佈了一批共有産權住房房源及申購通道。佛山正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共有産權性質政策性商品住房。

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共有産權住房”這樣一個新概念,成為一種整合了過去政策性産權住房(包括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自住商品房等)的新住房供給類型。共有産權住房作為租賃與自有、保障與市場的過渡,能在住房政策中發揮許多作用。回顧佛山試點歷程,2018年,佛山被列入廣東省5個共有産權房政策探索試點城市之一,2020年,《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推進共有産權住房政策探索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公佈,符合條件的戶籍市民和新市民可以享受最低半價購房。

佛山落實共有産權住房工作,有明顯的現實必要性。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0年10月30日,佛山全市新市民登記已超547萬人,超過戶籍人口將近100萬。也就是説,佛山1000萬居住人口中,過半為新市民。佛山商品住房價格處於上升通道,房價對於部分外來務工人員而言有一定購買難度,做好住房多渠道供給和保障,是順應佛山人口增長的需求。同時,伴隨廣佛全域同城化、佛山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佛山承接廣深人才外溢,對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強,佛山呼喚宜居的居住空間。

共有産權房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個人與政府共同擁有房屋的産權,但使用權歸購房人。購房人只需要付出相對較少的資金就可以獲得使用權和一定比例的産權。同時,它的售價不會像普通商品住房帶有明顯市場導向性,價格更低。

從這個角度看,承購人出資比例的劃定,就直接決定了購房成本,進而影響住房對人才的吸引力。對比佛山各區房源可以發現,各區比例有不同標準: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區均設定原則上個人持不低於50%份額産權,意味著最低可以半價買房,禪城區則明確購買人需持80%份額。

按照禪城房源消息,首期80套共有産權住房,所在樓層為4—9層,銷售單價在7460元/平方米到15820元/平方米不等。個人購共有産權住房打八折,對比普通商品房開發商的折扣,八折的吸引力就沒那麼明顯了。當然,各區的差異是結合住房發展實際制定的,禪城區作為傳統中心城區,供給緊缺,未來可能更多考慮供應方式多元化。禪城是佛山較早實現商改住的地方,綠島湖等區域還推出了人才住房等保障房,這些都是中心城區的探索實踐。

而為了穩定價格區間,順德的做法頗具亮點:規定單套銷售單價上下浮動比例不超過銷售均價10%。就普通商品住房的銷售來説,開發商往往根據樓層、朝向,同一盤的房源價格不一,順德對房源作出價格浮動限定,能有效減少炒作行為。事實上,順德還是較早嘗試限價房的區域,順德曾在大良建設首批120套經濟實用房,並根據不同的樓層和朝向浮動幅度為10%。這類房源的存在,為共有産權房房源籌集打開了想像空間。回看佛山市層面的實施意見,對限價房源也有表述:通過“限房價、競地價”等方式由房地産開發企業集中建設的,銷售價格不得高於住宅用地出讓文件的限定銷售價格。

除價格外,五區房源的面積、交付標準上也有差異。禪城區首批房源最小面積約為70平方米,最大面積約為118平方米;南海首項目戶型約85—130平方米;順德80—100平方米之間;高明則是面積最小60多平方米,最大約110平方米。除禪城區外,其他區域均明確提出按成品住房裝修標準交付。

在申購條件上,順德區對單身戶籍人士做了年齡要求,單身個人應滿30周歲,南海則進一步細化戶籍要求,佛山市戶籍但非南海區戶籍的,申購前在本區連續購買社保5年及以上,且申購時前一個月保持參保狀態。也就是説,各區在全市政策下有相應的具體細則。

整體來看,發展共有産權住房,為佛山多元保障住房供給打開了新篇章,佛山不僅是共有産權住房試點,也是全國首批12個住宅租賃改革城市之一,租購並舉,有利於從多維度做好住房保障。外來人才購買共有産權住房,可享購買商品住房同等落戶、入學等公共服務,需要使用住房公積金的,也可按照國家規定向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申請,這將為人才落地安家提供條件。

(作者係廣東粵灣數據研究院研究總監)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多元住房供給留住中高端人才
來源:南方日報2021-02-05 11:38:17
連月來,佛山南海、順德、禪城、高明等區域公佈了一批共有産權住房房源及申購通道。佛山正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共有産權性質政策性商品住房。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